聚力“抗疫”,共克时艰。2020年3月17日15:30-17:00,靠谱COP项目首席专家、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王陆教授为全国的教育工作者带来了第二场靠谱COP公益讲座“两种典型的教学改进模型”,借助大数据赋能教学改进的实例,透视课堂教学改进的可行路径。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中小学教师及行政领导约两万人参与了直播学习,并展开热烈讨论。
图1 王陆教授在直播中
上海市宝山区干训班和见习教师班的教师全体参与了王陆教授的第二讲公益讲座,在观看讲座的过程中,每位老师认真记录并在直播之后提交了自己的学习心得。小编特意为大家整理了几篇心得体会,供大家交流切磋。
心得体会第一篇
——上海交大附中实验学校 刘晓菲
春意融融的下午,聆听了王陆专家主题为“两种典型的教学改进模型”的讲座,感触良多。王教授的讲座立足实际课堂教学,她明确指出当前文科课堂教学中明显缺乏推理性问题和如何类问题,直接造成以写作为代表的创造性问题得分率低。身为英语教研组长,对此我深以为然,但一直苦于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所幸,王教授不但提出了问题,更用自己二十多年的实践不断尝试解决问题,她提出的基于波普尔模型的教学改进方法使我颇有豁然开朗之感。其明确提出教师在课前要识别问题,课中要开展行动中反思,课后教师应根据课堂实践,确定新问题,重构教学设计。这一使用指南对我接下来开展的教研组建设特别有意义。感谢“年轻干部实践班”给予我们这么好的一个学习机会,让我们得以在疫情期间更好的学习,沉淀并反思自我。
心得体会第二篇
——“十三五”中学教导主任培训班海滨中学 蔡红娟
用两个词来形容自己的观课感受:
首先是针对性。教授所言,极具实际意义。十七年前的邢老师的案例也是今天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很多教师的教学现状,世界已经从2003年走到了2020 ,但是,我们在教学观念教学手段的运用上似乎没有得到应有的进步,教学于我们而言,也许只是经验的积累,也许只是年岁的渐增,但是,今天的我们确实应该面对某些自己教学过程中的痼疾,比如学生的探究精神的激发,比如合作精神的培养,这是一种除了满堂灌之外,更需要我们去努力的人的素养的培养,对此,我想重新认识探究性学习,合作小组等意义,相当有必要。
其次是专业性。这是一次令人醍醐灌顶的学习,教授一个多小时,侃侃而谈,例证丰富,条分缕析,让我们了解了大数据时代现代教学研究技术的巨大魅力,让我们真正理解了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实际操作方式和误区所在,特别是关于合作小组的分组要领,加分激励机制以及对于某些普遍性的错误的理解的纠正,这样的讲座无疑是极富实践指导意义的。我想,在线教学的小组合作方面我必须听从教授的指导作出某些改变。向专业致敬!向真正的教学研究者致敬!
谢谢学习班提供这样的学习机会,相信这里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更多的反思,更多的开始!
心得体会第三篇
——“十三五”中学教导主任培训班吴淞初级中学 罗玉兰
今天观看了王陆教授的一个报告,是有关于两种典型的教学改进模型的介绍,在介绍的过程中,重点以两个例子讲解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改进和问题化教学的教学改进方法。教学行为是一个动态的行为,如何能够通过学习更好的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的确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个有一定经验的老师,面对教学改革,必须经历一个从批判到接受再到改变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把自己的已有经验打碎重构的过程,也是一个蜕变的过程。
王教授提到的两种教学改进模型在目前的教学改革中提到的比较多,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用的非常泛滥,但是如王教授说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如何却是需要老师不断的审视自己的教学,合作学习是表面上的合作还是深化的合作学习的确是值得思考,看了报告之后,个人觉得合作学习的几个关键点是:首先分组的方式,关注学生互助和竞争的分组才是有效的;其次合作学习的规章制度是否有,也就是学生在学习之前是否明确应该如何一步一步进入合作学习;第三是合作学习内容的选取,所选取的内容有没有必要合作;最后是合作学习的激励评价是否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去。而老师必须要解决这几个关键点再进行自己课堂的改进,当然有客观的大数据就更好。
而问题学习的这种改进模型,我了解到如何以学生的观点引领发展问题才是本模型的核心。但是让老师从自己设计的线性教学模型到学生的观点来引领的改变却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需要老师进行大量的课前设计和资料的收集,同时还要精选学生的有效问题才能更好的从线性教学到由线及面的教学,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通过学习,明白自己的教学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从而改进,来一场教学上的蜕变。
心得体会第四篇
——“十三五”第三期工会主席培训班松浦中学 黄伟文
教学改进不仅要靠“实践+反思”,还需要选对方法。王陆教授将“抽象”的教学设计模型演绎为一个个生动的教学故事,使我受益匪浅。首先,在基于波普尔模型的教学改进方法中,王教授讲述了邢老师如何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的实践与反思完成了“小组合作学习”,她强调无论是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还是自主学习,在我们的真实教学中都不是孤立而应融合在一起。第二,在基于ADDIE模型的教学改进法,王教授通过剖析“在问题的土壤中开出美丽的桃花”这个案例,为大家展示了彭老师的“问题化教学”,她引用了前人的一句经典:“……起于冲突,止于合作”,提出问题之后解决问题就是学习,其过程则通过合作探究所达到的学习效果则尚佳。
心得体会第五篇
——“青蓝工程”2017级青年党员培训班虎林中学 赵莉
身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明白教学是由问题构成的。教学的一切都可以说成是问题的衍生物,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就在于问题解决能力的形成。引人注意同时发人深省的是,创造性问题与批判性问题是当前课堂教学的薄弱环节,这两块短板严重制约着学生学习能力、思辨能力的进一步提高。那么每位老师都需要重新了解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及自主学习的概念,并且运用到自身的课堂实践之中。与此同时,我们要认识到教学改进的三要素,即以课堂为情境、对实践性知识进行发展、对教学实践行为进行改进,三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在邢老师的科学课教学案例中,我学习到即便是拥有10年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在尝试进行教学改进时,也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难题,需要不断对课堂教学形式进行调整,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增加师生互动。
邢老师在课后反思中提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更新教学观念。只有把传统教学观念“以教为主,传授知识”转变为现代教育观念“以学为主,培养能力”,才能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际意义。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是多途径的探究式学习,可以是科学实验的探究,或实践应用的探究等。教育者必须具有探究的意识,如果能在常规教学中留给学生一定的探究空间,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更为重要。
问题化教学一直以来在教学领域热度不减。首先,我们要先了解其概念。问题化教学指以一系列精心设计的类型丰富、质量优良的有效教学问题贯穿教学过程,培养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认知能力和高级思维技能的发展,实现其对课程内容持久深入理解和思维能力提升的一种教学模式。而彭老师的语文课教学案例就是如何优化问题化教学的最好例证。
本次讲座最打动我的地方是老师其实也是学习者,老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共同学习、一起进步,教学改进从老师调整教学心态、教学状态、教学姿态开始!愿每位老师都在春季播下一颗改进教学的种子,在自己职业生涯的秋季收获累累硕果!
心得体会第六篇
——“青蓝工程”2018级青年党员教师培训班鹿鸣学校
徐平
今天非常有幸听到王陆教授以《两种典型的教学改进模型》为题所作的讲座,深感现在的时代,技术对于教育的影响之大。王教授将复杂的两种模型以深入浅出地方式向大家讲解,并通过大数据融合的方式,给教育带来变革,真是化“抽象”为“神奇”。
1.基于波普尔模型的教学改进方法——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改进这一部分,我们了解到小组合作学习会产生的很多问题,如小组人员分配、小组讨论规则制定、学习结果评价等问题,在日常教学中或许任课教师不会在意这些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又确确实实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如何改进小组合作学习,更好地进行探究性学习,以由内向外,即实践性知识促进教学行为改进的方式,识别问题、试探性理论、排除错误以及确定新问题这样的路径,实现教学方法的改进;
2.基于ADDIE模型的教学改进法——问题化教学的教学改进这一部分,我有以下几点感受:通过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估这样的路径,由教学行为改进促进实践性知识这样由外向内的方式进行问题化教学。通过案例,对问题化教学有了进一步认识,通过一听、一看、一思、一试、一练这样的反复过程实现一悟是不容易的。教学设计时应该注重问题链的设计而不是单一问题的设计给我很大的启发。如最近学生所学课文《千人糕》一文,就是需要设计问题链,而问题链要围绕核心问题设计,要考虑到教学目标和学生现有的水平,教师要学会运用批判性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最敬佩的是通过大数据,王教授的团队将这两种模型进行融合,实现了一种教学行为改进和实践性知识的相互促进。在今后的教学中,希望有机会能够接触更多这样的信息,做好技术赋能的教师。
最后,如果您因为有其他事宜错过了本场公益讲座的直播,贴心的小编为您奉上二维码,您可以扫描二维码在小鹅通平台中观看直播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