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和景明万物生 课堂观察促提升
撰稿人:白佳鹭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2023年3月31日,首都师范大学附属玉泉学校 “基于大数据的课堂诊断与改进项目”开启了本学期的第一次课堂观察与诊断活动。马艳芳副校长、小学部武文静主任以及项目组研修教师携手靠谱COP项目团队指导教师路征老师、梁友明老师以及助学者白佳鹭、吕秀悦、樊勇一起参与了本次研修活动。
上午8点45分,活动准时开始。陈洋老师带来小学二年级语文课《千人糕》。陈洋老师利用丰富的教学策略开展教学,如在课程开始,陈洋老师借助情境策略、联结策略并以目标为导向出示学习任务,引出课题;利用先行组织者策略和精细加工策略开展课堂活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形成问题分析的基本思路;利用对话策略、评价策略等支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师生、生生间的多元互动。整节课学生参与积极踊跃,课堂互动精彩纷呈。
图1 陈洋老师现场授课
随后,武京京老师带来小学三年级数学课《蚕丝》。武京京老师关注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基于学生的认知冲突,设计批判性问题以激发学生思考,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汇报与同学互评活动,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师的启发讲解中增强学生对小数乘法中积与乘数之间数量关系的感悟并理解不同的计算方法,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思考与解决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图2 武京京老师现场授课
两节现场课结束后,梁友明老师主持召开了课后反思会。首先,陈洋老师和武京京老师分别围绕自己的教学优势与不足,进行自我反思。陈洋老师从问题设计、教学语言、学生活动等方面进行了反思;武京京老师围绕学生积极性、难点问题设计以及时间分配等方面展开了自我反思。
图3 课后反思会现场
紧接着,武文静主任对陈洋老师的语文课进行了基于学科的定性点评。武文静主任从师生两个角度开展点评。从教师角度,认为陈洋老师能够关注学生发展特点,突出课程重点,并能体现新课标中的“大单元教学”;从学生角度,认为学生能够适应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但仍需提升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并针对如何提升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反馈提出了改进建议。马艳芳副校长对武京京老师的数学课进行了基于学科的定性点评。马艳芳副校长从新课标的三点要求对武京京老师的课堂进行点评。马艳芳副校长认为武京京老师的课堂核心活动设计以及教学理念设计合理,师生关系融洽并且能够发挥激励评价的作用。同时,建议武京京老师注重引导学生探究难点问题的解决并加强对学生的反馈。
图4 武文静主任点评
图5 马艳芳副校长点评
随后梁友明老师对两节课进行基于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的汇报和分析,从数据的角度对课堂教学行为的亮点和改进之处进行了细致解读。
图6 梁友明老师数据汇报和综合分析
之后,路征老师对两节课进行了基于大数据的综合分析与点评。路征老师表示陈洋老师能够设计丰富多元、有层次的开放性问题,注重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并且注重学习方法策略的提炼,能够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地开展教学;同时,建议陈洋老师注意小组合作以及问题链的精细化设计。路征老师认为武京京老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善于利用冲突情境及批判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并且能够开展小组合作、同伴互评活动来帮助学生获取支持以解决问题;同时建议武京京老师注重生活情境的设计以及小组合作中的角色设计和责任分配。
图7 路征老师综合分析
最后,武文静主任进行了总结发言。武文静主任希望各位研修教师能够不惧挑战,与项目共成长,不断优化课堂教学,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图8 武文静主任总结发言
至此,为期半天的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玉泉学校‘基于大数据的课堂诊断与改进项目’第一次课堂观察与诊断活动”圆满结束。通过本次活动,研修教师对于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交流与研讨中收获了课堂教学的改进思路,促进了自身的教学反思。衷心祝愿各位研修教师能够在今后的研修学习中不断突破自我,利用课堂观察大数据这一利器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切实提升自身教学反思水平,实现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型!
2023年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