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义课观再相逢 数据研讨促改进
撰稿人:郭衍志
2023年4月21日上午,首都师范大学附属顺义实验小学“基于大数据的课堂诊断与改进服务项目”正式开启了第五次课堂观察与诊断活动。首都师范大学附属顺义实验小学陈丽华主任、养正校区项目研修教师以及靠谱COP项目团队指导教师冯涛副教授和助学者许芮、郭衍志及张桐雨等参加了本次活动。
首先,王冬玲老师执教了小学二年级数学课《解决简单的加减两步实际问题》。王冬玲老师先以现实情境问题导入学习,让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达成对新知的学习与建构,然后出示习题、学生练习解答、用以巩固新知,接着迁移情境、变化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批判思考,促使学生深入理解运算意义、加强了学生对两步解决问题方法的认识。之后,任翌老师执教了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任翌老师先以“看图猜诗”引入教学,促使学生通过画面回顾诗歌,培养学生“诗情画意”的想象力,然后再以诵读诗歌让学生初步熟悉课文,接着重点解读诗歌的后两句,从莲叶、荷花的诗词描写来感受西湖风光,并让学生通过想象自我构建诗中之景、体会诗中之情,最后通过书写、描红、范写和展评达成对诗中重点字词的书写学习。期间,靠谱COP项目团队对两节课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数据采集。
图1 王冬玲老师、任翌老师现场授课
在两节现场课结束后,助学者郭衍志主持并召开了课后反思会。王冬玲老师和任翌老师从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设计的意图以及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进行了自我总结和反思。
图2 王冬玲老师、任翌老师进行自我反思
接着,王福艳老师对语文课进行了基于学科的定性点评。王福艳老师从单元整体出发,肯定了任翌老师的教学设计,认为任翌老师的课堂活动设计合理、实施完成度高,重视对字词的学习和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充分体现了古诗教学的要点。紧接着,陈丽华主任对数学课进行了基于学科的定性点评,陈丽华主任认为王冬玲老师的课堂情境创设真实、课堂活动衔接流畅,注重对学生高阶思维和学科素养的培养,建议进一步精准把控活动时间,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图3 王福艳老师、陈丽华主任点评
紧接着,助学者对两节课进行了课堂教学行为数据汇报,从数据的角度对课堂教学优缺点及需要改进之处进行了细致分析。
图4 助学者数据汇报
之后,冯涛副教授进行了基于数据证据链的综合分析与点评。冯涛副教授首先肯定了两节课在问题设计方面的特点,他认为两位老师都设计了高质量的批判性问题,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思维深度,指出两节课在活动设计、情境设计和学科规律把握等方面的突出表现;接着,建议王冬玲老师进一步优化问题结构、关注学生学科思维的培养,建议任翌老师关注教学各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优化课堂问题和教学活动设计。
图5 冯涛副教授综合分析
最后,陈丽华主任进行了总结讲话。陈丽华主任肯定了研修教师的研修成效,希望研修教师可以借助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进一步诊断、改进课堂,并能够借助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开展个人研究,最终实现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型。
图6 陈丽华主任总结讲话
至此,“首都师范大学附属顺义实验小学‘基于大数据的课堂诊断与改进服务项目’第五次课堂观察与诊断活动”圆满结束。通过此次活动,研修教师能根据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反思课堂教学,并明确了课堂教学行为的改进方向。我们期待研修教师能够借助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有效诊断分析课堂教学,切实提升自身教学反思水平,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2023年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