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2日,东城区第三批教师在线实践社区COP项目课题组展开了本学期二次课堂观察活动。此次观察活动的地点是黑芝麻胡同小学。
上午7:30,由首都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重点实验室张敏霞博士带队,第四团队指导教师杨宣老师和助学者果燕、李雪、武岳、麻佰玲、任雪雪一行人来到了黑芝麻胡同小学。参与本次课堂观察的还有来自东师附小和光明小学的研修教师们,以及黑芝麻胡同小学的COP项目研修团队的教师们。并且,本次课堂观察,黑芝麻胡同小学的研修教师们也提前分工,与助学者们共同进行课堂观察各维度数据的记录。
上午8:00,淮菱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节非常精彩的、层次鲜明的语文课《金钱的魔力》。课堂上淮菱老师把时间交给了孩子,让孩子们根据自学提示自己品读课文中的语句。因为她很了解自己的学生经过三年时间的训练之后,可以很有深度地理解课文内容。淮老师在孩子们自学之后,特意让一位对文字把控非常到位的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代替老师解释给全班其它同学,课文中的人物托德对穷人是非常藐视的。在学生们细细品味了作者马克吐温笔下这些人物的描写风格之后,淮菱老师带着学生们一起总结马克吐温作品的语言风格。
授课完毕后,课后反思会在助学者武岳的主持下召开。首先,授课的老师分别从课堂中最满意、最不满意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三个方面进行了自我反思。淮老师在总结自己最满意的地方时,说道:1.我一直关注学生的课堂的思维的生成;2.关注孩子的各种能力的培养,比如,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淮菱老师自我反思过后,黑芝麻胡同小学的刘晓晔老师和张颖老师对淮老师这节课进行了中医式的定性评价。
接下来,由课堂观察小组对淮菱老师的这节课进行编码体系和记号体系分析的课堂观察数据汇报。S-T编码体系分析数据显示这节课属于练习型。在记号体系的有效性提问分析、教师回应分析、四何问题分析和对话深度分析汇报过程中,研修教师们纷纷发言,积极与助学者进行交流。通过COP助学者与研修教师激烈地讨论,让在场的刚刚接触学习课堂观察方法与技术的研修教师们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最后做汇报的杨宣老师在汇报数据之前跟大家一起分享了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法。并由此引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深度,你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那么师生之间的对话深度就该如何设计。最后,由张敏霞博士从定性和定量的综合角度进行分析。这节课用到的教学法有:授导法、启发法、提问法、诵读法、同侪互助法和小组合作法;用到的教学策略有:重复作用策略、对比策略、归纳总结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启发策略等。张敏霞博士还指出,从教学法和教学策略的运用来看,这节课的设计还是很成功的。张敏霞博士也深度解读了一下课堂观察的数据,并给出一点建议:这节课很明显得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淮老师也能够提出一些创造性和批判性的问题,希望老师在四何问题的设计上能够多一些如何和若何问题的比例,通过不同方式不同层次的设问,把学生头脑中的思考过程分享给其它同学。
反思会后,黑芝麻胡同小学COP项目负责人陶静老师对COP活动的研修情况做了汇报和分享。每周五的专题研修活动使他们的研修团队成为了最积极的研修团队。COP团队也解决了陶静老师提出了他们对于制作DST的困惑和问题。
最后由黑芝麻胡同小学的杨毅校长做最后的总结。杨校长用心动、行动、互动、带动四个词讲述了黑芝麻胡同小学从了解COP到参加研修的精彩历程。引用杨校长的一句话“要想走得快就一个人走,要想走得远就一群人走!”。相信研修教师的团队与我们COP的助学团队一起努力,研修之路会走的更远更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