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王咏仪
2024年5月10日上午,“‘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小学基于大数据的课堂诊断与改进项目’第三次现场课堂观察与诊断活动”如期举行。参加本次活动的有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小学宋燕晖副校长、张颖主任与全体研修教师以及靠谱COP团队指导教师赵炜老师、冯玉琴老师和助学者郭毅、王咏仪。
图1 活动合影
本次活动对两节现场课进行了课堂观察与诊断分析。首先,寇京丽老师带来了小学五年级数学课《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寇京丽老师以《九章算术》引入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通过图示、初步与深入探究、归纳方法等方式,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核心和计算方法,并强调与整数、小数加减法的本质一致。强调课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探究精神,拓展分数运算思维。接下来,朱卓恒老师执教了小学六年级英语课《How’s the weather in Kunming?》。朱卓恒老师以Jim的中国之行为引,通过复习、图文活动、角色表演、合作学习等多样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提升信息处理、语言实践和合作能力,同时加深对旅行相关实际问题的理解,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期间,靠谱COP团队与两位研修教师共同对两节课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了数据采集。
图2 寇京丽老师和朱卓恒老师授课现场
课后反思会环节,首先由赵玉梅老师针对寇京丽老师执教的数学课进行了学科定性点评。赵玉梅老师高度评价寇京丽老师的教学,强调其内容熟悉、设计巧妙,紧跟新课标,融入传统文化及校园活动,注重学以致用。接着,由药睿婷老师对朱卓恒老师执教的英语课进行点评。药睿婷老师点评了英语课的设计,强调英语学科的独特性,详细阐述了课程设计理念和过程,聚焦天气、交通工具等主题,注重核心素养培养,强调课程设计的最终目标是学以致用。
图3 赵玉梅老师与药睿婷老师学科定性点评
随后,研修教师团队代表闫旭老师、张静媛老师与赵炜老师联合对两节课进行了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分析。闫旭老师针对两节课的S-T维度进行了数据汇报,根据数据采集结果提出:两位老师的课堂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特点。张静媛老师针对两节课的问题结构维度进行汇报,她认为:在数学课和英语课上,寇京丽和朱卓恒两位老师都通过提出四何问题引导学生探索知识,强调知识联系实际,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符合新课标要求。紧接着,赵炜老师针对两节课的教学模式、有效性提问、教师理答方式、问题结构和对话深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解读,赵炜老师认为两节课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形成了不同问题系统,培养了学生综合能力,符合新课标;建议数学课优化小组合作中的自主知识建构过程、英语课提供策略性支架和明确角色以提高效果。
图4 闫旭老师与张静媛老师数据汇报
图5 赵炜老师数据分析
接着,研修教师们进行了讨论交流。亮点发现组与反思改进组的教师分别就两节现场课中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课堂生成等方面进行了研讨汇报。
图6 研修教师交流讨论
图7 教师代表汇报分享
在随后的授课教师自我反思环节,寇京丽老师与朱卓恒老师进行自我反思。两位老师结合学科定性点评和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分别从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学环节设计和教学问题设计等方面对自己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进行了自我反思。
图8 授课教师自我反思
最后,宋燕晖副校长进行总结讲话,她表示研修教师的研究态度向好,研究程度越来越深入,跨学科、跨校区的研究能够让研修教师共同思考好课的标准;同时还强调了身份转换的重要性,希望每位老师都成为研究者,为项目贡献力量;最后,宋燕晖副校长强调成果导向,鼓励研修教师将研究成果积极展现与分享。
图9 宋燕晖副校长总结讲话
至此,“‘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小学基于大数据的课堂诊断与改进项目’第三次现场课堂观察与诊断活动”圆满结束。通过此次活动,研修教师借助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对课堂教学进行了有效改进,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的同时,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希望在后续的教学实践中,研修教师能够持续借助数据力量优化教学过程,促进教学实践与教育研究的紧密结合,从而持续提高个人的教学与研究综合能力!
2024年5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