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孟燕楠
2024年5月16日,“福州市象峰学校‘基于大数据的课堂诊断与改进项目’第一次现场课堂观察与诊断活动”如期举行。福州市象峰学校强蕾副校长和数学组全体研修教师,靠谱COP团队指导教师张薇老师、王方圆老师和助学者孟燕楠,共计20余人参加了活动。
上午8时50分,活动准时开始。首先,朱彩珍老师执教了小学五年级数学课《走近单位“1”》。授课过程中,朱彩珍老师对教材进行提炼,对学生日常学习中遇到的难题进行梳理,带领学生深刻体会单位“1”的重要意义。随后,黄江霖老师执教了六年级数学课《平面图形面积总复习》。黄江霖老师以合作学习的方式给予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让学生自主梳理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过程,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加深对平面图形的理解。
图1 朱彩珍老师、黄江霖老师授课现场
两节现场课结束后,孟燕楠主持了课后反思会。首先,黄辉老师分别对朱彩珍老师和黄江霖老师的数学课进行了学科定性点评与分析。黄辉老师首先强调了复习课的重要性,复习课要通过把知识点串联成系统,形成条理化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黄辉老师认为,朱彩珍老师的课堂能够做到融会贯通和双基训练,通过系统讲解单位“1”,理清知识点的来龙去脉,消除学生的疑虑,将学生易混淆的题目进行整理,结合具体实例感受单位“1”的变与不变;黄江霖老师的课堂展示了“以生为本,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学生在课前自主梳理知识,在课中带着自身思考借助文字、图形等表现方式,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将自己所学梳理成知识体系,通过小组相互提问、质疑、补充和评价完成知识网络的构建,能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图2 黄辉老师学科点评
随后,张薇老师对两节课进行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分析,从数据的角度对课堂教学行为的亮点和需改进之处进行了细致解读和指导。
张薇老师认为两位授课教师的课堂都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启发、探究和合作的方式开展主题式学习,以任务活动的整合带领学生温故知新、举一反三。其中,朱彩珍老师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进行逻辑分析和推理判断,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单位“1”及其相关量,通过数形结合和多元化方式表征等拓展思路,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形成符号化表达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和批判性思维;黄江霖老师的课堂以推理为主,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学生扮演“小老师”角色,提高了课堂互动性和学生的参与感,通过学生提问和小组分享的方式促进学生的深度思考,并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平面图形面积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张薇老师建议两位老师通过追问的方式帮助学生梳理、归纳和反思,提升课堂的对话深度,同时优化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角色分工等方式提升组内讨论效率。
图3 张薇老师数据分析
紧接着,现场全体教师参加研讨及汇报,现场研讨氛围热烈,研修教师发言积极,从教学环节设计、问题结构、师生互动以及学生学情等方面进行交流。其中,亮点发现组认为,朱彩珍老师通过四道立体图形代表题型加深学生对单位“1”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黄江霖老师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自主梳理平面图形面积的知识,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理解和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知识点。反思改进组认为,应进一步精炼课堂核心问题、精简课堂习题,同时教师应对学生的解题汇报进行适当的归纳总结,提炼数学模型,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模型构建能力。
图4 研修教师集体研讨及汇报
随后,两位授课教师结合学科建议和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分别从课堂问题的设计、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及学生的思维发展等方面对自己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进行了教学反思。
图5 授课教师自我反思
最后,强蕾副校长进行总结讲话。强蕾副校长表示大数据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为精准和科学地指导,在课堂改进中具有重要作用,第一,教师应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第二,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第三,教师应深入研究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转化为具有专业指导性的习题,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强蕾副校长建议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教师也应学会处理小组内部的冲突和矛盾,确保小组合作能够顺利进行;最后鼓励教师们积极参与项目活动,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图6 强蕾副校长讲话
至此,为期半天的“福州市象峰学校‘基于大数据的课堂诊断与改进项目’第一次现场课堂观察与诊断活动”圆满结束。通过此次活动,研修教师切实体悟到了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在发现教学特色与不足方面的优势,明确了当前课堂教学的改进方向。希望研修教师能够将所学所思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利用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持续优化教学行为,促进课堂提质增效,实现自身专业成长!
2024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