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日,仲夏以它最饱满的热情和最绚烂的色彩装点了整个苏州城。首都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王陆教授携COP指导专家杨宣老师、COP助学者赵梦圆和李雪走进了一百多年历史的苏州振华中学进行了一节初中英语的课堂观察活动。苏州市振华中学是依托著名品牌学校苏州市十中所创办的一所初级中学,实行双语教学,管理严格,学风严谨,学生上进,环境优美,办学百年来,学校承名人名园名校传统,办质朴大气的精品教育。参与此次课堂观察活动的还有苏州市教师发展中心苏州教师书院胡明院长、江苏省英语特级教师、苏州市立达中学校长费建华,江苏省英语特级教师陈泽诞,以及苏州市第二十四中学和苏州市景范中学的多位教师。
首先,振华中学的王静芝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节初一年级的英语课《Abilities》。王老师是一名有12年教龄的成熟教师,教学经验丰富。王静芝老师首先通过Warming-up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互相提问,“Do you have the ability to save people’s lives?”以此来调动学生们的兴趣和积极性,开拓思维发展。接下来的课程内容分成了四个学习任务,第一部分内容让学生进行听-读的小练习,以“What will you do if you were Lin Tao at that time?”这个问题让学生分别发表观点,提高了学生们的发散思维,也锻炼了学生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接下来让学生们把课文中听到的key word记录下来,通过记录多个重点动词锻炼学生们听-写的练习;第二部分内容是对刚才的记录进行检查并完成书上的练习,进行巩固学习;第三部分内容是加深学生对新单词的理解,让学生选择动词进行造句或者完成一篇小短文,锻炼了学生们创造力;第四部分内容是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家中着火时(或者在一座建筑物中),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并填写在表格中,从生活实际出发,问题层次不断深入,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英语学习能力,还从消防意识上教育学生,课堂上,学生讨论热烈,积极表达自己的发现,王老师讲课流畅、自然生动,课堂气氛非常热烈。
授课结束后,紧接着召开了课后反思研讨会,由助学者李雪主持。首先,授课教师王老师就所上的现场课分别从时间管理、情境构建和教学问题层次的设计上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反思。然后,现场的三位英语学科专家从英语学科角度对这节课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江苏省英语特级教师陈老师评价说:“王静芝老师的这节课,教学设计非常好,符合课程目标和学生的心理特征,通过对文本的理解,可以加强学生们的消防知识,而且气氛比较活跃,给学生们搭建了一个展示的平台,问题设计也很多样,为后面做好了铺垫。”随后,苏州市立达中学费校长补充说:“王静芝老师的这节英语课问题设计的很有挑战性,能够将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课文内容相结合,有很多发散思维的问题。” 同时,费校长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希望王老师能够将学生的听和读结合起来,利用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学习理论不断提高学生多方面的技能。
紧接着,COP项目课堂观察团队分别从编码体系和记号体系分析方法的不同维度进行课堂观察数据的汇报与分析点评,同时和授课教师以及现场听课的领导和老师们进行了互动交流。之后,由课堂观察团队组长王陆教授对这节现场课进行定性与定量的综合点评,王陆教授分别从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媒体技术应用等角度给予王静芝老师充分肯定并对于课堂观察过程中的问题设计层次和设计目的进行了深入剖析,王陆教授在给出基于数据的证据链的综合分析中指出:“王静芝老师这节课的教学策略包括13种,教学法有4种,以活动贯穿整个课堂,是 “双主型”教学,本节课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和文化熏陶。”随后,王陆教授也提出了几点建议:要针对学习者的互动做更为精细的设计,可以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办法;还需要增加批判性问题,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的同时,可以通过设计小组评价量规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提供给学生提供更多种的学习支架,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和使用。
课后反思会气氛热烈,特别是苏州市教师中心和苏州教师书院的胡明院长以及其带领的苏州市各学校校长和老师们对基于大数据的课堂观察与诊断十分感兴趣,对COP项目团队所使用的基于大数据的课堂观察分析与评价技术表示了赞赏和肯定,他们认为运用这种信息技术对英语课堂的观察,可以促进英语学科教研的科学化与现代化,是英语学科教学改革发展的一个新视角。
姑苏风景如画,让我们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不同的美,为此,我们也期盼着“靠谱”在江南生花,为姑苏的风景再添一道信息化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