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王咏仪
2024年9月19日下午,“‘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小学基于大数据的课堂诊断与改进项目’第四次现场课堂观察与诊断活动”如期举行。参加本次活动的有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小学张颖主任与全体研修教师以及靠谱COP团队指导教师冯涛副教授、赵炜老师,助学者王咏仪、陈俊丰。
图1 活动合影
本次活动对两节现场课进行了课堂观察与诊断分析。首先,邱爽老师带来了小学四年级语文课《蟋蟀的住宅》。邱爽老师通过情境导入复习旧知,引导学生探索蟋蟀住宅的特点及其修建过程、品读关键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特点,提升学生的探究与鉴赏能力,最后勾连单元内容铺垫习作,布置作业巩固学习成果。整个教学过程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旨在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并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接着,药睿婷老师带来了小学五年级英语课《The Mid-Autumn Festival》。药睿婷老师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学习中秋节的相关知识。课程从复习序数词和月份单词开始,通过图片和问题链导入中秋节日主题、随后通过对话学习和角色扮演巩固语言知识、再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其他中国节日日期、最后拓展中秋节的意义、活动和传说,并完成中秋节介绍,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中秋节,同时培养其语言运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期间,靠谱COP团队与10位研修教师共同对两节课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了数据采集。
图2 邱爽老师和药睿婷老师授课现场
课后反思会环节,首先由张静媛老师针对邱爽老师执教的语文课进行了学科定性点评。张静媛老师认为,邱爽老师在课上提供的资料能帮助学生丰富理解和体会文本,并且通过小组合作和多种教学活动,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引导其自读自悟;邱爽老师能够鼓励学生将所学应用于生活,通过细致观察和记录为单元习作做准备。接着,由王玲老师对药睿婷老师执教的英语课进行点评。王玲老师认为,药睿婷老师以“中秋节”作为单元子主题,通过多样的活动和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同时践行学师结合的学习活动观,设计了高质量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
图3 张静媛老师与王玲老师学科定性点评
本次活动的课后反思会采取了数据研讨的形式。由10位参与数据采集的研修教师对所采维度的数据进行分享与汇报,展现出了研修教师对数据的准确理解。
图4 研修教师数据汇报
接着,研修教师分为两组进行了交流研讨。两组的研修教师分别就两节现场课中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课堂生成等方面的亮点与不足进行了研讨汇报。
图5 研修教师研讨汇报
随后,冯涛副教授和赵炜老师分别对两节课从课堂的教学目标到教学环节核心问题的设计进行了分析,结合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提取了不同特征的数据证据链,从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问题结构设计的质量、活动设计的效果等方面对两节现场课进行了分析与解读,并结合学科特点和课程内容,为研修教师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改进建议。
图6 冯涛副教授和赵炜老师综合分析
在随后的授课教师自我反思环节,邱爽老师与药睿婷老师进行自我反思。两位老师结合学科定性点评和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分别从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学环节设计和教学问题设计等方面对自己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进行了自我反思。
图7 授课教师自我反思
最后,张颖主任做总结讲话。张颖主任表示,非常欣喜地看到,共有22位研修教师勇敢地走上讲台,有50人次积极参与到数据采集、分析及分享等活动中,研修教师敢于大胆尝试,用课堂观察数据指导课堂教学实践;同时,研修教师的课堂观察队伍规模庞大,分析工作做得十分到位,数据采集准确无误,教师们都逐渐形成了用数据说话的思维模式;张颖主任对研修团队的教师寄予了殷切期望,希望他们能成为种子教师,不断探索教学的新路径,从而推动学校教学质量提升。
图8 张颖主任总结讲话
至此,“‘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小学基于大数据的课堂诊断与改进项目’第四次现场课堂观察与诊断活动”圆满结束。通过此次活动,研修教师借助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对课堂教学进行了有效改进,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的同时,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希望在后续的教学实践中,研修教师能够持续借助数据力量优化教学过程,促进教学实践与教育研究的紧密结合,从而持续提高个人的教学与研究综合能力!
2024年9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