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COP联盟
扎根课堂 服务教师 变革教学
数据赋能观课堂 反思对话出真知
2024-10-12 09:21:48

撰稿人:李鉴

2024929日,“北京市海淀区实验小学‘基于大数据的课堂诊断与改进项目(第二期)’第四次现场课堂观察与诊断活动”如期举行。北京市海淀区实验小学王晓英副校长、冯益勇主任、边靖主任和项目研修教师,以及靠谱COP团队指导教师李亚娇老师、王方圆老师和助学者李鉴,共计20余人参加了活动。

1.jpg

1 活动合影(部分代表)

在两节现场课的课堂观察与诊断活动中,任佳老师在执教的五年级语文课《将相和》中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故事的脉络和主要人物,通过朗读和默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们深入文本,借助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活动,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故事中人物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王菁老师执教了三年级数学课《搭配中的学问》,借助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引导学生们探索搭配的规律和方法,设计用卡片摆一摆、用彩笔画一画等多种小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搭配的技巧,培养了其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现场课例信息

2.1.jpg

2.2.jpg

2 课堂观察现场

在学科定性分析与评价中,刘金辉老师认为任佳老师的《将相和》一课成功达成教学目标,通过深入研读故事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并精心设计课堂结构,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体现出新课标核心素养的贯彻与实施。张翠竹老师肯定了王菁老师《搭配的学问》一课的教学效果,认为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注重实践操作,通过丰富多样的搭配活动训练学生有序思考,同时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体现数学应用价值。

3.jpg

3 刘金辉老师、张翠竹老师学科点评

随后,研修老师基于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进行共同反思研讨。研修教师认为两节课均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比全国常模数据,师生对话与互动表现优秀;在问题设计上,授课教师均注意到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但数学课的创造性问题仍需加强;提出可以适当减少是何问题比重,增加开放性问题,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建议师生对话深度需视学生回答和问题性质而定,避免无意义的追问。李亚娇老师结合具体课堂教学情境对研修教师的观点进行补充,并指出在小组活动中,学生间的冲突和质疑是产生新知识的重要契机,建议研修教师精细化合作学习设计,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知识建构。

4.jpg

4 集体反思对话

至此,“北京市海淀区实验小学‘基于大数据的课堂诊断与改进项目(第二期)’第四次现场课堂观察与诊断活动”圆满结束。通过此次活动,研修教师对数据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明确了下一步教学改进的方向。期待研修教师能够在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实践与反思,逐步向专业型和研究型教师转变!

 

2024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