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李鉴
2024年10月31日下午,“北京市海淀区实验小学‘基于大数据的课堂诊断与改进项目(第二期)’第三次课堂教学改进工作坊”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线下参与本次活动的有北京市海淀区实验小学全体研修教师,线上参与本次活动的有靠谱COP团队首席专家王陆教授和助学者李鉴、熊文波,共计30余人。
图1 活动合影(部分代表)
首先,王陆教授对上学期的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进行了解读,并介绍了本学期的研修设计,揭示了研修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亮点与不足;基于此,提出本学期的研究主线将以合作学习的意义建构为主、问题系统设计为辅,通过循证课例研究优化“三声课堂”教学实践,提炼特色教学策略,鼓励教师结合多种证据将教学实践转化为论文成果,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发展。王陆教授还详细介绍了项目整体设计思路,包括课前利用AI平台优化教学设计、课中通过最佳证据赋能课堂教学、课后利用新的数据证据诊断课堂并改进教学;最后强调了教学设计、课堂关键事件记录和课后反思的重要性,提供了相应的模板和支架,以支持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改进和论文撰写。
图2 王陆教授项目进展介绍
紧接着,王陆教授开展了《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主题培训,强调引导学生提出高阶问题的重要性,引用了新版布鲁姆认知目标模型,指出教师应以身作则,提出创造性问题和批判性问题;鼓励教师采用“问题圈”教学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提升提问能力;强调“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教学设计的重要性,通过课前独立提问、课中小组互助、全班讨论及课后反思,确保学生提问能力的持续提升,形成“质疑声、讨论声、评价声”声声共鸣的“三声课堂”。
最后,王陆教授在主题为《师生对话深度的优化策略》的培训中,精炼地阐述了三个核心点:第一,师生对话深度的定义及其重要性;第二,当前对话深度存在的不足及原因;第三,提升师生对话深度和质量的策略。王陆教授强调课堂的逻辑起点是问题,研修教师需通过高阶问题和问题支架的设计,助力学生的思维发展,并借助实际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改变提问方式,引导学生从低阶认知迈向高阶认知;通过“最近发展区”理论设计支架,促进学生思维提升。
图3 王陆教授专题培训
至此,“北京市海淀区实验小学‘基于大数据的课堂诊断与改进项目(第二期)’第三次课堂教学改进工作坊”圆满结束。通过此次活动,研修教师们深化了对教学设计优化、数据驱动教学改进的理解,并掌握了激活学生高阶思维与提问能力的策略,为教学实践的创新与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期待研修教师在后续的研修活动中通过循证课例研究优化“三声课堂”特色教学实践,借助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这一科研利器提炼教学策略,实现课堂教学高质量发展!
2024年10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