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熊文波
2024年10月31日,“福州市象峰学校‘基于大数据的课堂诊断与改进项目’第三次现场课堂观察与诊断活动”如期举行。参与本次活动的有福州市象峰学校小学科学和初中物理等学科全体研修教师,以及靠谱COP团队指导教师李亚娇老师、王方圆老师和助学者樊世珂,共计10余人。
图1 活动合影
上午8时55分,活动准时开始。首先,吴晓敏老师执教了小学四年级科学课《导体和绝缘体》。吴晓敏老师在学生掌握一定电学元件的基础上,通过情境创设,将课本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并引导学生实验探索,从具体现象中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科学观念和科学思维。随后,吴佳境老师执教了八年级物理课《测量:物体的质量》。吴佳境老师以生活和物理相联系引入课堂,给予学生充分的实践时间,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在操作中发现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
图2 吴晓敏老师、吴佳境老师授课现场
两节现场课结束后,王方圆老师主持了课后反思会。首先,施秀美老师对吴晓敏老师的科学课进行了学科定性点评。施秀美老师认为,吴晓敏老师情境设计贯穿课堂,问题的设计层层递进,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重视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建议增加生生互动环节,并优化课堂总结环节。苏美晃老师对吴佳境老师的物理课进行了学科定性点评。苏美晃老师认为,吴佳境老师以巧妙的自制教具引发学生学习兴趣,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建议增加推理性问题,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图3 施秀美老师、苏美晃老师学科点评
随后,李亚娇老师对两节课进行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分析,从数据的角度对课堂教学行为的亮点和需改进之处进行了细致解读和指导并与研修教师进行了积极的互动交流。李亚娇老师认为,两位授课教师的课堂均呈现出混合型教学模式,既为学生提供了适当的教师指导,又确保了学生拥有足够的探索机会,两位授课教师都重视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和不同类型知识的获取;建议进一步丰富创造性问题和批判性问题,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将小组合作学习的理念融入到未来的教学中。
图4 李亚娇老师数据分析
至此,“福州市象峰学校‘基于大数据的课堂诊断与改进项目’第三次现场课堂观察与诊断活动”圆满结束。通过此次活动,研修教师切实体悟到了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在发现教学特色与不足方面的优势,明确了未来课堂教学的改进方向。希望研修教师能够利用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持续优化教学行为,促进课堂提质增效,实现自身专业成长!
2024年10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