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李鉴
2024年11月4日,“北京市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海淀区大数据赋能教学高质量发展项目’现场课堂观察与诊断活动”如期举行。参加此次活动的有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虹博士、北京市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郭红霞校长、高丽辉副校长、刘璟主任和项目研修教师,以及靠谱COP团队指导教师李亚娇老师、助学者李鉴和樊世珂,共计20余人。
图1 活动合影(部分代表)
在两节现场课的课堂观察与诊断活动中,武思淇老师执教了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大自然的声音》,以“寻访手记”为线索,引导学生深入感受大自然声音的美妙,通过拟声词、想象画面等方法积累了生动的语言素材,并通过对比文段、迁移仿写等活动,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杨丽莉老师执教了小学二年级数学课《周长》,以学校晨跑活动的照片装饰为导入,通过设计个性边框的任务,自然引出了“周长”的概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学生进行了“描一描”和“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测量方法。
表1 现场课例信息
图2 课堂观察现场
随后,李亚娇老师对两节课进行了数据分析。李亚娇老师认为武思淇老师的语文课《大自然的声音》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学生探究活动丰富;注重通过创造性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发散性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善于在课堂中捕捉学生的观赏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建议武思淇老师抓住学生的生成,形成师生之间的深层对话,帮助学生内化理解。李亚娇老师认为杨丽莉老师的数学课《周长》通过师生对话推进课堂,借助设计花边等数学活动,有效引入了周长概念,引导学生对设计花边的作品发表看法,创设评价质疑的问题情境,关注学生生成,通过追问激发学生表达个人观点;建议杨丽莉老师优化问题系统设计,进一步提升课堂效率。
图3 李亚娇老师数据分析
紧接着,高丽辉副校长进行了项目经验分享。高丽辉副校长表示在海淀区教科院的大力支持下,学校成功实施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教育教学项目,实现了多学科全覆盖,并吸引了超过50%的教师积极参与研修活动。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学校特别注重利用大数据分析来精准指导教学,通过收集、分析教师的教学行为数据和学生的学习成效数据等,学校能够清晰地识别出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为教师提供教学支持;在数据分析的指引下,学校组织了专门的课堂提问培训活动,帮助教师掌握有效提问的策略;针对部分课堂学生参与度不高的问题,学校引入了丰富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并鼓励教师设计更加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未来学校将继续利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不断优化教育教学方式,探索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
图4 高丽辉副校长项目经验分享
最后,江虹博士总结讲话。江虹博士指出,领导的重视与干部的投入是项目推进的关键,带领教师参与现场学习、交流和课题研究,对推动项目进程起到了重要作用;大数据与AI技术已深度渗透至学校教学的各个环节,显著提升了教师们的专业素养,依托大数据赋能,学校得以精准施策教学研究和实践优化,持续取得新的突破和显著成就,学校特色“验问课堂”也在数字化技术的赋能下焕发出新的活力。江虹博士鼓励学校继续深化技术应用,探索更多创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为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贡献力量;希望学校能够继续保持在大数据赋能教育教学方面的领先地位,不断探索和创新,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图5 江虹博士总结讲话
至此,“北京市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海淀区大数据赋能教学高质量发展项目’现场课堂观察与诊断活动”圆满结束。在活动中,研修教师深刻体会到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在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推动教师队伍的整体成长与发展的重要作用,期望研修教师能够利用在大数据赋能教育教学方面的领先地位,共同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深入发展!
2024年1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