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张桐雨
2024年11月18日,“‘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管庄学校基于大数据的课堂诊断与改进项目’第二次课堂教学改进工作坊及课堂观察与诊断活动”如期举行。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管庄学校王精华副校长、中学部教学处郑志宏主任和全体研修教师与靠谱COP团队指导教师张敏霞副教授、周明宇老师、冯玉琴老师及助学者张桐雨,共4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本次活动包括现场课课堂观察、课后反思会及课堂教学改进工作坊。
图1 活动现场
上午10时,第二次现场课堂观察与诊断活动正式开始。王奕欢老师执教的初中一年级英语课《The best family photo》,通过“展示特别的家庭照片”导入课堂,以“阅读文章回答问题-完成思维导图-展示介绍自己的家庭照片”等一系列环节循序渐进地推进课堂教学;张野老师执教的初中一年级数学课《利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通过“发现方程共同点-探究解方程方法-例题练习-小组出题解题-溯源历史-归纳总结”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移项”这一解方程方法。期间,靠谱COP项目团队对两节课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了数据采集。
图2 王奕欢老师和张野老师授课现场
冯玉琴老师主持了课后反思会。首先,两位授课教师分别进行了自我反思。王奕欢老师从课文语篇分析、问题链设计、课程亮点及课程改进点四方面对自己的课堂进行了分析与反思;张野老师从教学设计、课堂活动设计、课堂实施效果等方面对课堂中的亮点和不足进行了反思。
接着,郑志宏主任和英语备课组组长王妍妍老师分别对两节课进行了学科定性分析。郑志宏主任认为张野老师的《利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一课从单元大概念视角下进行课程设计,设计定位精准,建议从问题设计角度进行改进;王妍妍老师从教学内容编排、教学节奏把控、课堂师生互动、教师回应反馈等方面对王奕欢老师《The best family photo》一课的亮点和不足进行了点评分析。
图3 郑志宏主任和王妍妍老师学科点评
紧接着,冯玉琴老师分别对两节课的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进行了分析,从数据的角度针对两节课中教师提出的问题类型、对话深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解读。随后,研修教师结合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进行了分组研讨。
图4 冯玉琴老师数据分析
图5 研修教师讨论
张敏霞副教授分别对两节课进行了基于数据证据链的综合分析。张敏霞副教授指出,王奕欢老师的英语课设计了问题链以及层层递进的复述活动,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建议王奕欢老师进一步关注创造性问题设计,抓住学生课堂生成进行追问;针对张野老师的数学课,张敏霞副教授肯定了本节课在师生交互、教师回应等方面的突出表现,同时建议张野老师进一步关注批判性问题设计,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学生的错误答案进行追问与引导等。
图6 张敏霞副教授综合分析
下午14:20,开展了第二次课堂教学改进工作坊。周明宇老师带来了题为《问题结构分析与改进》专题培训。周明宇老师从记号体系分析方法的理论和实践运用出发,结合具体问题实例,带领研修教师了解了问题结构各维度的相关概念,并就疑难问题的界定与老师们展开了热烈讨论。最后,周明宇老师分享了基于问题结构的教学案例及问题设计支架,鼓励研修教师从问题结构出发优化问题系统。活动过程中,研修教师积极互动,表示出了极高的学习热情。
图7 周明宇老师专题培训
至此,“‘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管庄学校基于大数据的课堂诊断与改进项目’第二次课堂教学改进工作坊及现场课堂观察与诊断活动”圆满结束。通过此次活动,研修教师对课堂观察方法与技术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希望研修教师以问题结构为改进重点,继续开展基于大数据的课堂诊断与教学改进,实现课堂教学提质增效!
2024年1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