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熊文波
2024年11月28日,“福建省同安第一中学“基于大数据的课堂诊断与提升培训暨校级骨干教师培训服务项目”第四次课堂观察与诊断活动”如期举行。参与本次活动的有福建省同安一中高中学段全体研修教师,靠谱COP团队指导教师李亚娇老师及助学者孟燕楠、熊文波。本次活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研修教师提前授课并提交课例视频,靠谱COP团队采集数据后与研修教师在线召开课后反思会。
图1 活动合影
晚上20时,活动准时开始。首先,黄其秒老师对自己的高中二年级数学课《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进行自我反思。黄其秒老师认为这节课将知识联结生活,利于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去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落实了数学抽象和模型意识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但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对教学环节的设计进行优化,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并给予学生更多课堂发言的机会,提升学生的总结和表达能力。
图2 授课教师自我反思
接着,林婕莹老师进行学科定性分析与评价。林婕莹老师认为黄其秒老师的数学课情境设计丰富,将数学与生活紧密关联,课堂气氛活跃;教学过程中,黄其秒老师能充分扮演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善于运用问题链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层层递进,深入剖析相关知识点,落实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图3 林婕莹老师学科定性分析与评价
随后,熊文波和孟燕楠进行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分析,认为黄其妙老师注重学生对原理性知识和创造性知识的积累,能够及时抓住学生生成进行追问,帮助学生及时梳理思路,通过引导学生质疑反思,培养其批判性思维,重视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通过变换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抽象概括数学知识;建议黄其秒老师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有挑战性的问题,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对学生观点进行智慧理答,精简和优化问题类型。
图4 熊文波、孟燕楠数据分析
最后,李亚娇老师进行了基于数据证据链的综合分析。李亚娇老师指出,黄其秒老师注重核心问题和问题链的设计,为学生搭建解决数学问题的脚手架,并将四何问题应用于递进式追问,通过师生深层对话深化知识理解;建议黄其秒老师重视高阶问题设计,优化课堂互动方式,提升师生互动有效性,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质疑精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此外,李亚娇老师结合本节课的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特征,详细阐述了问题系统设计中问题链的两种设计方法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的策略,为研修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指明了方向。
图5 李亚娇老师综合分析
至此,“福建省同安第一中学“基于大数据的课堂诊断与提升培训暨校级骨干教师培训服务项目”第四次课堂观察与诊断活动”圆满结束。通过此次活动,研修教师对问题系统设计有了更深层次地认识,切实感悟到了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对优化教学实践的指引作用。希望研修教师以课堂教学行文大数据为支撑,优化自身教学行为,实现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
2024年1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