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李鉴、李逾喜
2024年12月10日、12月12日,“‘北京市海淀区第四实验小学基于数据循证的课堂教学改进项目’启动会暨首次课堂教学改进工作坊、第三次课堂观察与诊断活动”分别举行。分别参与活动的有北京市海淀区实验小学王亚苹校长、顾明主任、杜春焕主任、特级教师王化英老师和全体研修教师,首都师范大学靠谱COP团队首席专家王陆教授、负责人陈莉副研究员、指导教师李亚娇老师及助学者李鉴、熊文波、李逾喜等,共计40余人。
活动一:项目启动会
暨首次课堂教学改进工作坊
图1活动合影
12月10日下午15时30分,活动准时开始。本次活动由顾明主任主持。首先,王陆教授对项目顶层设计和视频课例分析报告进行了解读,从政策导向和课程改革要求分析了当前教师专业学习现状与目标差距,清晰地阐述了该项目致力于通过数据循证的方式改进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最终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王陆教授从“为什么要做靠谱COP项目?”“靠谱COP项目是什么?”“靠谱COP项目如何实施”及“加入靠谱COP项目会获得的收获”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该项目实施的计划、目标和预期成果,清晰阐明通过项目研修能够帮助研修教师优化教学行为、提升专业素养、凝练基于数据循证的教学研究成果;随后,王陆教授对五节视频课例分析报告进行了解读,分析结果显示研修教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课堂氛围和谐民主、教师回应方式多元、注重追问引导,建议研修教师进一步优化问题系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及问题意识,精细化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学生的知识建构层级。
图2 王陆教授专项报告
接着,张洪伟老师分享了自己基于大数据分析报告进行课堂教育改进的实践经验。张洪伟老师表示,通过数据反馈,自己认识到课堂提问时应增加“如何”和“为何”类的问题,以促进学生更深刻的思考;通过明确分工和制造小组讨论冲突,提升学生的互动和参与度;在教学评价方面,传统的人工记录存在主观差异和效率低下的问题,而大数据和AI技术提供了更加客观和准确的课堂诊断,帮助教师深入了解课堂状况并改进教学方法。张洪伟老师认为,科技赋能的课堂评价使他能够更加科学、全面地审视自己的教学,不仅提升了课堂效果,也激发了自己不断探索和改进的热情,最终实现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图3 张洪伟老师经验分享
随后,王亚苹校长做总结讲话。首先,王亚苹校长强调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推动教育数字化和提升教学质量方面的作用;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对学校前期课例的分析结果反映出学校课堂教学在尊重学生主体性、创新思维培养和多元化回应方面具有优势,但也存在提问深度不足、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较为粗糙等问题。王亚苹校长认为,传统教学依赖教师经验和直觉,而大数据和AI能够提供更科学、有效的反馈,帮助教师改进课堂设计和教学策略;同时,也能帮助教师更深入地了解学生,提升课堂教学的精准度,并支持教师在备课和教学中的决策;传统教育智慧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能够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王亚苹校长呼吁全体教师在未来的教学中继续探索和改进,利用数字化工具提升教学效果,并推动全校教师共同进步,探索创新的育人方式。
图4 王亚苹校长总结讲话
最后,王陆教授进行了主题为《教育大数据透视下的教与学》的专家报告。王陆教授从大数据的概念出发,引出课堂教学的三大问题,即“当前我们课堂教学的短板在哪里?”“教师的师徒制应该怎样最优化?”及“教师应该学什么和怎么学?”,通过三个具体案例以及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深刻揭示了课堂中创造性问题和批判性问题的缺失问题,探讨了师徒制的局限性和有利于教师专业学习的关系类型,以及教师如何通过反思与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分析不断改进教学质量,科学地阐明了大数据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王陆教授强调,教师的专业学习不应仅仅依赖于传统经验,而是要通过大数据精准分析了解课堂现状,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改进策略。王陆教授的专家报告为研修教师提供了理论框架和实践指导,明确了提高课堂质量和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向。
图5 王陆教授专题报告
活动二:第三次现场课堂观察与诊断活动
图6 活动合影
12月12日下午13时30分,现场课堂观察与诊断活动准时开始。首先,刘菲菲老师执教了小学二年级语文课《雾在哪里》。刘菲菲老师设置了三个环节,逐步引导学生深入课文,利用图片和课文句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感受雾的淘气和课文的情趣;通过提供句式支架,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随后,张德叶老师执教了五年级语文课《古人谈读书》。张德叶老师以古人的读书智慧为主题,引领学生深入探究《论语》中的六句名言,小组合作分析提炼出古人的读书态度和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将古人的智慧与自己的读书实践相结合,分享古人读书态度或方法对自己的启发。在此过程中,教师巧妙地通过追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总结有效的学习方法与途径,不仅帮助学生形成了个性化的读书方法,还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图7 刘菲菲老师、张德叶老师授课现场
现场授课结束后,李亚娇老师分别对两节课进行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分析,从数据的角度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诊断。李亚娇老师认为,刘菲菲老师的课堂注重创造性问题,通过画面联想、句式拓展,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感受雾孩子的形象,注重课堂中的互动评价,发展学生的质疑精神,给予学生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空间;张德叶老师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提问,善于抓住课堂生成,通过师生对话外化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文,将古人读书方法与自己读书的方法相互关联,引发学生对读书和学习的新认识;最后,建议两位授课教师进一步优化问题结构设计,进一步丰富师生互动形式,借助合作学习引发学生的知识建构,促进课堂提质增效。
图8 李亚娇老师数据分析
随后,特级教师王化英老师从学科视角出发,对两节课的师生行为表现进行了分析。王化英老师强调教师在教授科普童话单元时要注重学生的想象训练,关注单元关键能力的培养,应该设计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激发想象力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形象思维的再加工获得文本信息,感受科学现象的神奇和奇妙;同时,强调教师应明确每个教学环节的目的,并提供清晰的指导和支持,以促进学生的深入理解和知识内化;特别指出教师在小组合作环节要给学生提供充分详细的支架,帮助学生理解合作学习任务。
图9 王化英老师做专家点评
最后,杜春焕主任对活动进行了总结发言。杜春焕主任认为,从学科点评和数据分析角度暴露出两节课的不足正是教师们提升和进步的契机,鼓励教师们正视不足,不断反思和改进,推动课堂设计向更高层次迈进。
图10 杜春焕主任总结发言
至此,“‘北京市海淀区第四实验小学基于数据循证的课堂教学改进项目’启动会暨首次课堂教学改进工作坊和第三次课堂观察与诊断活动”圆满结束。通过此次活动,研修教师对教育大数据透视下的课堂教与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切实感悟到了人工智能与课堂教学走得更近、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对于发现教学行为特征的重要作用。期待研修教师能够借助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诊断课堂,积极实践、反思与总结,让数智赋能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新样态!
2024年1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