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李亚娇
教学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课堂教学高质量发展和高质量的教研机制构建。“海淀区大数据赋能教学高质量发展项目”是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与首都师范大学靠谱COP团队合作开展的教学提质研究项目。自2023年9月启动以来,海淀区25所项目学校在大数据循证赋能的高质量课堂教学、数智教研驱动下的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基于数据驱动的高质量教学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创新实践。
2024年12月24日下午,北京市“海淀区大数据赋能教学高质量发展项目”总结会在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举行,会议的主题为“数智赋能中小学教育变革”,会议以论坛形式开展,旨在总结数智技术支持下区域教育治理、学校教学变革和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取得的成效。
参加本次会议的有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吴颖惠院长、学校发展研究中心孔伟主任和江虹博士,现代教育报社副总编辑郝彬,25所项目学校校长、教学主任和教师代表,首都师范大学靠谱COP团队首席专家王陆教授、团队负责人陈莉副研究员、指导教师张薇博士和李亚娇博士,共计60余人。孔伟主任主持了本次会议。
图1 活动合影
图2 孔伟主任主持会议
会议开始,吴颖惠院长致辞。吴颖惠院长介绍了项目背景、项目实施过程和项目效果,表示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是时代发展的需求,教育数字化转型需要长期探索,应将数智技术不断融入教育实践,由此形成可视化的教学范式和教学评价范式;在与首都师范大学靠谱COP团队合作过程中,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对教学评价的数字化转型进行了深入探索,利用数智技术构建精准化、多方位、全感知的教学评价系统,对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行为变化进行长期观察,将多终端、多平台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优化教学的实施过程,形成标准化、精准化、智能化的多模态教学评价体系;期望未来能够进一步借助项目研修推动数智技术对教学过程的影响,获得更多的多模态数据,全面关注教学质量,促进海淀区教育教学高质量的新发展。
图3 吴颖惠院长致辞
随后,江虹博士做题为《大数据赋能:提升中小学教师素养》的主旨报告。江虹博士结合政策要求及项目背景,从项目研究概述、研究过程、研究成效和未来研究重点四个方面展开,表示借助教师实践性知识大数据和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分析识别教学中的真实问题,通过大数据赋能高质量教学面授、现场课堂观察与诊断、视频课例分析、跨校经验交流和成果展示、区级课题研究等方式制定问题解决的方法与策略,从而持续优化教学效果、提升教育质量。江虹博士强调数智循证为海淀区教育决策、教育治理、教育改革、教育资源优化与配置等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持,总结了项目开展以来取得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区域教育治理科学高效、学校数智教研水平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优化升级和教师数字素养持续升华;期望在未来的研究中进一步聚焦精品案例的剖析,围绕课堂中的学生学习开展精细化研究,提高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群体基于数据的循证意识和能力,推动数智技术在学校治理、教育教学等过程中的常态应用,借助海淀区集团化办学优势,探索教育集团构建数据资源建享机制的方法和策略,实现更大范围的优质资源共享。
图4 江虹博士主旨报告
接下来,九所项目学校校长和研修教师代表分别从学校优秀案例、项目管理经验和教师成长收获等不同角度分享了项目开展以来发生的教育教学变革,分享内容包括项目研修期间产出的大量优秀成果的典型案例。
模块一:学校优秀案例分享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张红校长进行了题为《“三重循环”校本教研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的分享,认为数智技术引领了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研模式和评价体系的深刻变革,学校秉承自身办学理念,依托“靠谱COP三重循环教师成长行为路径”,构建了学校教师专业学习、知识建构和反思性实践的“三重”循环教研模式,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从专业学习到知识建构、从反思性实践到知识建构、从反思性实践到专业学习的教研路径;张红校长强调教师专业学习的课程体系建立、循证课堂教学实践和教师教学微研究在提升学校系统教研水平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科学研究证据已然成为推动学校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中国农业大学附属小学赵建军校长进行了题为《精准数据分析有效促进“农·和”自主课堂建设》的分享,介绍了学校课堂理念和自主课堂模式,分析了教师课堂提问行为和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表示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以校本研修为抓手,是学校提升课堂提问质量的重要方式,大数据赋能课堂教学,为教师教研培训、课堂数据分析和课堂资源优化提供了支持,结合学校“七备”特色,促进了自主课堂发展。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定慧里小学孙宇副校长进行了题为《以慧启慧 期待精彩》的分享,介绍了学校结合自身发展背景和相关政策要求,利用人工智能构建青年教师成长体系的实践路径;从剖析课堂文化内涵,到追求基于数智理念的课堂愿景,再到开展基于数据支持的循证研究,学校搭建了组织架构,借助数据循证发现教学问题、明确研修思路,逐步形成数据支持下的教研体系,促进了教师教学理念转变和课堂转型升级。孙宇副校长期望通过数据循证研修激发教师主动拥抱数据的愿望、指导教师科学解读数据的技能,构建支持教师数智研究的环境。
图5 项目学校校长分享研修经验
模块二:项目管理经验分享
首都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马雪芹主任进行了题为《借数据之力 锻主体课堂》的分享,详细介绍了学校三位研修教师提问行为改进的案例,生动地阐述了大数据支持下学校10+全主体课堂发生的主要变化和研修教师的点滴成长,以及数据校本化给学校10+全主体课堂带来的全新启示。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李敏主任进行了题为《循“据”而行 赋“能”共进》的分享,结合学校“和·融”教育实践变革与创新的背景,从重塑课堂教学实践观、系统性思考高质量教学出发,认为教师实践性知识决定教学实践过程、教学实践过程促进实践性知识提升;强调数据分析驱动课堂教学有的放矢,为构建高质量课堂样态奠定基础。学校在以大数据为核心的循证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五步走”策略,促进了教师专业能力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北京市中关村第三小学科技园分校张文龙主任进行了题为《数智赋能语文课堂 促进学生思维培养》的分享,表示高质量语文课堂需要数智赋能,学校结合时代背景要求和语文学科课程标准,利用AI课堂评价技术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量化分析,发现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了相应的问题解决策略;表示数智技术启示课堂应该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助力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图6 项目学校教学主任分享研修成果
模块三:教师成长收获分享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中学夏丽丽老师结合自己鲜活的教学案例,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主线,进行了主题为《让“对话”在“提问”中升华》的分享。夏丽丽老师表示利用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分析结果和教学片段内容的分析发现,明确了以“追问”为核心的教学改进关键点,分析了追问的目的和意义,制定了课堂追问的策略,在多次教学实践中获得新的启示,使得课堂教学发生转变。
北京市海淀区教科院中法未来实验学校丁祎老师进行了题为《数据杠杆:撬动合作学习的品质跃升》的分享,首先结合课程标准要求和单元语文要素对自己的课例进行分析,以合作学习的设计为例,讲述了数据反馈给自己课堂教学带来的深刻变革,认为数据洞察助力了合作学习精准施策、数据驱动能够优化合作学习策略布局、数据赋能提高了合作学习品质的高度,实现了学生对知识的生产与创造及其学习能力的提升。
北京市海淀区六一小学王丹老师进行了题为《数据赋能,教学变革》的分享,提出大数据与教学研究深度融合的“4C”模型,即Chance(机会窗口)-charge(充电赋能)-Change(优化变革)-Challenge(挑战发展),从大数据是什么、为什么教师课堂教学需要大数据分析、大数据如何帮助自己改进教学及课堂实现大数据全覆盖教师需要做哪些准备等四个问题,详细且生动地讲述了自己的课堂教学从经验性转变为科学性的实践历程,提炼出“创变备课路径·学为中心”“创新教学策略·适性而教”“创优评价方式·能力为本”的教学策略,强调了批判反思、实践理性和生态思维在教学创变转型中的重要性。
图7 研修教师代表分享研修成果
紧接着,王陆教授对“实践案例分享”进行了专家点评。王陆教授表示经过一年的研修,项目在学校精准治理、教研模式革新和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三位校长的分享勾勒出数据赋能下的“教-管-评-研”一体化的学校治理体系,体现在数字化教学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探究、数字化治理从静态监管转向动态治理、数字化评价从粗放评价转变为精准评价,以及数字化教研从彼此割裂转向互动共生等四个方面;三位教学主任的分享体现了数智循证教研蕴含的四个关键行动:制定针对学校需求的目标、提供支持数据驱动决策的系统结构、建立人力和社会资本,以及营造信任与协作的氛围;三位教师的教学行为改进和教师专业发展得益于“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的循证课例研究,从运用证据、证据赋能和优化证据三个阶段中有效提升了课前教学设计能力、课中教学实施能力和课后教学反思能力。最后,王陆教授以二十四年来靠谱COP的实践路径和大家共勉,期待项目学校能够继续借助数据赋能全面提升教师素养、深入推进教研模式变革、持续促进教学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海淀特色教育数字化发展的道路。
图8 王陆教授专家点评
至此,为期半天的北京市“海淀区大数据赋能教学高质量发展项目”总结会圆结束。通过项目研修,九所项目学校的研修教师在教师专业发展道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衷心祝愿海淀区研修教师能够继续发扬合作、创新的研修精神,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强大动力,借助数智技术在未来教育教学实践中更上一层楼!
2024年1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