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武义蒙
2025年3月13日下午,“‘中国农业科学院附属小学基于大数据的课堂诊断与改进项目(第二期)’第一次课堂观察与诊断活动”如期举行。参加本次活动的有中国农业科学院附属小学语文、英语学科研修教师,靠谱COP团队指导教师李亚娇老师、冯玉琴老师及助学者杨鸿宇、武义蒙,共计20余人,活动由杨鸿宇主持。
图1 活动现场
本次活动对两节现场课进行了基于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的观察与诊断。首先,傅逻莎老师执教的小学二年级英语课《Unit 2 Weather Lesson 2》,以“问题化教学”为核心,通过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链,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天气相关的英语表达,并通过对我国南北气候差异的探究,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协作探究精神。随后,张铎潇老师执教的小学四年级语文课《绿》,紧扣“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大核心素养,结合绘画色彩知识、音乐节拍等元素,打破学科壁垒,构建诗意课堂,引导学生在赏析现代诗歌意象与韵律中提升审美感知能力。期间,靠谱COP团队进行了基于大数据的课堂观察与记录,形成了课堂观察数据报告。
图2 傅逻莎老师与张铎潇老师授课现场
授课结束后,苗若楠老师和胡鑫老师分别对两节课进行了学科定性分析。苗若楠老师聚焦高阶问题和合作学习活动设计,指出《Unit 2 Weather Lesson 2》依托创造性问题及跨学科合作学习活动,构建了师生交互型课堂,促进学生内化语言知识。胡鑫老师围绕“如何上好现代诗歌”,立足语文核心素养,解析《绿》的诗歌教学策略,特别肯定了多形式朗读对学生体会现代诗歌的支撑作用。
图3 苗若楠老师和胡鑫老师学科定性分析
随后,冯玉琴老师进行了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分析,从数据的角度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类型、教师回应、问题结构、对话深度以及合作学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解读。之后,研修教师结合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分学科对两节课进行了亮点发现和改进发现,现场研讨氛围较好。
图4 冯玉琴老师数据分析
图5 研修教师交流讨论
接着,李亚娇老师对两节课进行了基于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的综合分析与点评。李亚娇老师结合数据,从高阶问题的设计、合作学习的开展、教师理答方式和跨学科融合效果等方面分别对两节课进行了综合分析,指出了两节课的亮点,并对不足之处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图6 李亚娇老师综合分析
至此,为期半天的“‘中国农业科学院附属小学基于大数据的课堂诊断与改进项目(第二期)’第一次课堂观察与诊断活动”圆满结束。通过此次活动,研修教师对基于大数据的课堂诊断与改进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期待研修教师能够在今后的研修活动中不断积累经验,实现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
2025年3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