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6日上午,海淀区教师素养提升课堂大数据分析一期项目(简称教师素养提升项目)指导教师张薇博士带领助学者王雅慧、李子金、张心祎一行四人来到北京大学附属中学香山分校,开展了为期半天的课堂观察与诊断服务活动。
上午九点整,北大附中学香山学校的朱文君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节高二的物理课《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首先,朱文君老师通过让学生回忆初中物理课程中对应的知识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然后,朱文君老师老师通过两个分组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究,教师再层层追问,引导学生归纳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最后,朱文君老师为同学们展示了磁生电这一现象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结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学以致用的迁移中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物理技能与核心素养。
图1 朱文君老师授课现场
随后,北大附中香山学校的庞硕老师展示了一节初中二年级的语文课《记承天寺夜游》。首先,庞硕老师让学生反复诵读、生生互评的方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受承天寺月夜宁静的氛围。然后,由教师范读、学生点评的方式来体会苏轼夜游的兴致。最后,学生小组合作探究“闲人”心境。通过反复的诵读揣摩与师生对话交流,学生充分感受到了作者的人格魅力,获得了积极的人生启示。
图2 庞硕老师授课现场
授课结束后,靠谱COP团队助学者王雅慧主持了课后反思会。首先,两位主讲教师进行了深入的自我反思。随后,物理教研组长孟庆生老师点评朱文君老师的这节课,孟庆生老师本节课教学目的明确,与初中物理知识做联结,通过实验的合作探究进行归纳总结,有助于学生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与反思修正。课堂中教师通过展示无线快充技术等电磁感应在生活中的应用范例,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闪光点。语文教研组长张波老师用四个字概括了庞硕老师的这节课:美、巧、活、实。“美”体现在课堂中的朗朗书声让学生充分沉浸在古诗词的意境中,给学生和听课教师以美的享受;“巧”体现在教师巧妙地把语言能力训练与知识传授两者巧妙地结合,提升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感知能力;“活”体现在课堂中教师善于抓住教学中的契机来启发学生,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参与;“实”则体现了教师从学生认知起点出发,实实在在地关注学生,从教师的引导评价中让学生找到自己的成长点。
图3 课后反思会现场
接下来由靠谱COP团队的助学者李子金、王雅慧、张心祎分别对两位主讲教师的现场课进行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的编码体系和记号体系的数据分析汇报。最后,靠谱COP团队指导教师张薇博士对两节课做了基于数据证据链的综合分析与诊断,张薇博士首先肯定了朱文君老师这节课运用探究性学习方式,以分组实验为主线引导学生去“探”产生感应电流的现象,通过师生的深度对话交流来“究”产生感应电流背后的原因,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综合 分析、抽象概括与推理论证的思维与方法。同时张薇博士也肯定了庞硕老师使用诵读法、精读策略以及情景配乐法等方式来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深入地走入文本,通过知人论世的方式合作探究作者的“闲人”心境,提升了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之后,张薇博士结合两节课的问题化教学设计,从基于大数据的课堂教学以及学科教学法等多个角度,依据数据证据链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希望两位教师可以互相学习借鉴,进一步提升问题的开放度,引导学生联结初始体验进行质疑,提升课堂生成的高度。
最后由北大附中香山学校的程秋安校长进行总结发言,程秋安校长表示今天的课堂观察与诊断活动非常成功,也很有收获,十分感谢两位教师的精心准备,更要感谢靠COP团队带来的基于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的分析与诊断。相较于传统的中医式的评课方式,这种基于数据的课堂观察就像是对教师的课进行CT扫描,能够直观地反映课堂的特点,有助于研修教师深入地分析与思考,明确课堂改进的方向。
图4 靠谱COP团队进行数据分析与诊断
至此,本次北京大学附属香山学校的课堂观察活动圆满落幕了。通过此次活动,北京大学附属香山学校的校长和教师们初步感受了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对课堂教学分析的客观与科学,对课堂观察方法与技术有了初步的概念。北京大学附属香山学校的校长和教师们也非常期待教师素养提升项目能进一步协助本校解决教师专业的发展中的困惑,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