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7日上午,靠谱COP项目指导教师于希瑶老师带领助学者张心祎、黄佳玲和郑江苇一行四人来到了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第四小学,进行了课堂诊断与教学改进专题培训项目本学期的第一次课堂观察与诊断活动。
首先,由芦曼老师带来一节三年级的数学课《小数的初步认识》。芦曼老师在上课之初利用情境策略,让学生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初步感知“小数”的含义。接着,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策略让学生们通过动手实践思考“1分米”、“1/10米”和“0.1米”之间的关系。最后,芦曼老师引导学生对今天的学习进行类比迁移,将小数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图1 芦曼老师授课现场
随后,何燕玲老师展示了一节五年级科学课《农田与蛇》,何燕玲老师利用真实的情境作为课堂导入,将学生从教室带入 到“农田”中,引导学生对“农田中放生蛇”这个话题进行思考。然后,何燕玲老师利用合作学习策略,引导学生站在“蛇”的角度自主探究农田里的动植物关系,初步感知食物链的概念。最后,在全班的分享中共同推理出农田里的动植物关系,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农田中放生蛇”这个问题。
图2 何燕玲老师授课现场
两节课后,助学者黄佳玲组织并主持了课后反思会。首先,由芦曼老师和何燕玲老师进行自我反思,两位老师分别从课堂内容的安排与授课过程中学生的表现等方面进行了反思。接着,由和平里第四小学数学组黄葳老师和赵翰老师对芦曼老师的现场课进行了基于学科的定性分析与点评,两位老师指出芦老师这节课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学环节设计清晰全面。随后,由和平里第四小学的科学老师高颖颖对何燕玲老师的现场课进行了基于学科的定性分析与点评,高老师指出何老师这节课首先引导学生从社会问题去思考其中的科学问题,又用科学方法去解释社会问题,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
图3 授课教师自我反思
图4 学科教师点评
活动最后,由靠谱COP项目指导教师于希瑶对两节现场课进行了数据汇报,带领研修教师共同思考并探讨了两节课的教学行为特征和数据背后的意义。于希瑶老师在对两节课进行基于定性和定量的综合分析与诊断中指出,两节课的数据反映出了一些共性的特征,例如在课堂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能够设计有效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注重利用合作学习抓住学生生成,并且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都较为活跃。同时,于希瑶老师给出了基于数据证据链的教学改进建议,并鼓励研修教师做教学的反思与重构,根据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做进一步的教学研究。
图5 于希瑶老师进行综合分析
图6 课后反思会现场
至此,为期半天的课堂观察与诊断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研修教师们纷纷表示收获满满,对基于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的教学改进有了更深入地体会和思考。我们也期待在后续的培训活动中,研修教师们能够借助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更好地优化教学,积累更丰富的实践经验,实现更高层的研修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