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课堂观数据 核心问题助教研
撰稿人:苏睿
2021年12月21日,“北京市第十四中学基于大数据的课堂诊断与改进项目”第三次课堂观察及课堂教学行为改进工作坊如期举行。教学主任刘秀芬及全体研修教师同靠谱COP项目助学服务团队指导教师赵炜老师、张薇博士及苏睿老师一起在北京市第十四中学畿辅校区开展了本次活动。为响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要求,本次活动以“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本次活动前,研修教师提交了三节视频课例由靠谱COP项目助学服务团队进行分析。第一节课是由张雅惠老师提交的八年级数学课《完全平方公式》,张雅惠老师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了多角度意义建构;第二节课是由刘学老师提交七年级生物课《生物与环境组成的生态系统》,本节课刘学老师设计了让学生动手制作和观察生态瓶的活动,以探究结果的解读导入课堂,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生态系统的核心概念;第三节课是由吴佳瑛师提交的七年级英语课《Module 9 Unit 2 They are waiting for buses or trains》,吴佳瑛老师在课中着力于运用多种认知工具和合作竞争机制促进学生多维度理解阅读文本和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研修教师精心设计准备,三节课可谓各具特色。
图1 研修教师授课现场
下午15:30,苏睿老师主持召开了三节课的课后反思会和课堂教学行为改进工作坊。首先,三位授课教师分别对课堂教学的亮点和不足进行了自我反思;紧接着,姚一萌、杨国节、张如良三位学科负责人分别做出了学科定量点评。姚一萌老师肯定了张雅惠老师对数形结合思维的培养,并建议张雅惠老师尝试细化探究互动过程、提升活动的效率;杨国节老师从英语学科角度肯定了吴佳瑛老师的教学情境设计和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并建议吴佳瑛老师为学生搭建深层次阅读的支架;张如良老师进一步肯定了教师设计的自制生态瓶任务的探究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展现,并建议教师进一步重视学生评价以提升学生意义建构的效率。
图2 研修教师自我反思
图3 姚一萌、杨国节、张如良老师学科定性点评
之后,指导教师张薇博士为研修教师介绍了课堂教学行为数据的含义并对张雅惠老师、刘学老师的两节课进行了基于数据证据链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点评。张薇博士肯定了两节课师生交互充分、学生主体地位明显的优势和课堂活动设计精彩等特点,并建议张雅惠老师从问题设计的角度为学生创设批判性思考、创造性思考的空间;从小组合作学习的角度建议刘学老师重视生生互动的必要性,促进学生在活动中的生成。之后,苏睿老师结合数据证据链对吴佳瑛老师的课堂亮点进行了提炼,并建议吴佳瑛老师通过指向高阶思维的问题设计改善课堂对话深度,以帮助学生达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图4 张薇博士、苏睿老师综合分析
最后,赵炜老师进行了《问题化教学的方法与策略——核心问题的设计与实践》为主题的面授培训。赵炜老师以“为什么需要核心问题”“核心问题的特征”“如何设计核心问题”为线索,引发了研修教师对核心问题的重视和对其意义的思考,并结合学校的深度学习课题提供了围绕4MAT模型、问题序列设计法开展的核心问题设计和改进的有效路径,从真实需求出发,帮助研修教师将所学内容深刻内化。
图5 赵炜老师专题培训
最后,刘秀芬主任进行总结发言。刘秀芬主任表示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教师需要不断思考的重要课题,并鼓励研修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深思提炼核心问题、积极实践改进,达成真正的“提质增效”目标。
图6 刘秀芬主任总结发言
至此,“‘北京市第十四中学基于大数据的课堂诊断与改进项目’ 第三次课堂观察和课堂教学行为改进工作坊”圆满结束。我们期待与研修教师共商共研,通过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的审视、教学改进工作坊的支持,能够助推研修教师更好地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2021年1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