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课观析数据,教学相长共提升
撰稿人:黄美芬
2022年3月29日,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基于大数据的课堂诊断与改进项目”开启了本学期的第一次课堂观察与诊断活动。陆旻校长、高中部孟晋主任、课程部王建华主任以及项目组研修教师携手靠谱COP项目助学服务团队指导教师路征老师、赵炜老师、蒋双双老师和方紫帆老师一起参与了本次活动。
活动伊始,研修教师共同观摩了秦佳佳老师执教的一节高三化学课例视频《再识实验探究——以“解读”实验装置图为例》。秦佳佳老师以物质制备与性质探究为载体,以实验探究为情境,以高阶思维的发展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为目标,让学生通过绘制装置图—修正装置图—对比装置图—解读装置图,形成实验设计和分析的基本思路,建立实验探究的分析视角,较好地处理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促进了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以及科学精神的发展。
图1 秦佳佳老师授课
随后,陈莹老师带来高二政治课《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陈莹老师关注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借助两个核心议题,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与教师的启发讲解中,理解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图2 陈莹老师授课
课堂观摩活动后,路征老师对项目准备阶段的绩效评估报告做了详细解读,同时对本学期研修工作进行了详细部署,鼓励研修教师利用大数据这一利器助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实现自身专业发展。
紧接着,路征老师主持召开了课后反思会。首先,秦佳佳老师和陈莹老师分别围绕自己的教学,进行了自我反思。秦佳佳老师从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效果、问题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反思;陈莹老师围绕议题式教学的议题设计、教学时间分配、作业设计等方面展开自我反思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随后,路征老师对两节课进行基于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的汇报和分析,从数据的角度对课堂教学行为的亮点和改进之处进行了细致解读,并对秦佳佳老师《再识实验探究——以“解读”实验装置图为例》一课进行了基于大数据的综合分析与点评。路征老师认为秦佳佳老师教学主线明确且逻辑清晰、环节紧凑,以批判性问题为核心引领,以逐层深入的对话为支架,以清晰的问题结构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有效发展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以及高阶思维能力。同时,路征老师从丰富师生互动策略以及任务解决的途径角度给出了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
图3 路征老师数据汇报和综合分析
之后,赵炜老师对陈莹老师执教的《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一课进行了基于大数据的综合分析与点评。赵炜老师认为陈莹老师的整体教学逻辑清晰,在教学设计中以四何问题为支架设计相应的板块和问题,能够将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的理念贯穿教学始终,体现了思政课议题式教学的特征;同时,建议陈莹老师基于学情精细核心问题设计,促进学生主动质疑,帮助学生在合作中进行思维的建构,并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图4 赵炜老师综合分析
最后,陆旻校长就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发言。陆旻校长表示靠谱COP项目助学服务团队能够基于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聚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并基于数据分析给予具体的改进措施,进而引领研修教师改进课堂教学,促进课堂的提质增效。希望各位研修教师能够不惧挑战,与项目共成长,不断优化课堂教学,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图5 陆旻校长总结发言
至此,为期半天的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基于大数据的课堂诊断与改进项目’课堂观察与诊断活动”圆满结束。通过本次活动,研修教师对于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交流与研讨中收获了课堂教学的改进思路,促进了自身的教学反思。衷心祝愿各位研修教师能够在今后的研修学习中不断突破自我,利用课堂观察大数据这一利器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实现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型!
2022年4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