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送暖云端聚 数据赋能促提升
撰稿人:李亚娇
2022年4月7日下午,“‘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靠谱COP项目(中学数学)’第九次课堂观察暨在线课例研讨活动”如期举行。参加活动的有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教师发展中心王春平老师、数学教研员柳晓青老师及项目初中研修教师、丰台区初一年级数学教师和靠谱COP项目助学服务团队指导教师张敏霞副教授、蒋双双老师、李亚娇博士及助学者韩玉梅、崔晋阳等共110余人。
图1 活动合影(部分代表)
活动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附属中学贺凌娟老师和胡灵敏老师分别执教了七年级数学课《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课堂中,贺凌娟老师通过回顾导入、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汇报交流等活动引领学生探究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通则通法,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应用不同的消元方法求解方程组。胡灵敏老师巧设问题情境,带领学生梳理列方程或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思路,通过让学生对比不同解题方案,体会方程与方程组在解题过程中的区别和联系。
图2 贺凌娟老师和胡灵敏老师授课
下午14时,助学者韩玉梅主持了在线课例研讨活动。首先,贺凌娟老师从对四何问题的理解、合作学习的设计意图及鼓励学生提问中存在的困惑对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及实践效果进行了自我反思;胡灵敏老师从教学设计切入点的选择、围绕真情境解决三个实际问题的备课思路、基于数据和课堂呈现的反思及教学实践中的收获对课堂教学的亮点与不足进行了自我反思。
图3 贺凌娟老师自我反思
图4 胡灵敏老师自我反思
接着,教研员柳晓青老师针对两节课各自的特点和共性进行了基于学科的点评指导。柳晓青老师认为,贺凌娟老师关注单元设计和知识的形成过程,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呈现顺序,突出了算理和算法;胡灵敏老师关注知识间的联系和问题的层次设计,揭示了知识的本质特征并帮助学生搭建知识脉络;两节课都关注了学生个体的学习需求和学法指导,鼓励学生交流解法,引导学生开展过程性评价。
图5 教研员柳晓青老师点评
随后,靠谱COP项目助学服务团队进行了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汇报,从数据的角度对两节课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与解读。同侪交流环节,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附属中学李嘉微老师、北京市丰台区第八中学穆士杰老师和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附属学校崔向涛老师分享了自己的观课感受。李嘉微老师利用时间轴描绘了课堂的实施过程,认为本节课学生活动充分、合作学习氛围浓厚,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穆士杰老师认为本节课注重高阶问题的设计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概括,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消元的价值,突出体现了单元整体教学理念;崔向涛老师结合两节课的亮点分享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图6 数据汇报
图7 同侪交流
接着,蒋双双老师基于数据证据链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分析。蒋双双老师指出,两节课通过问题导向和生生对话真正实现了以学生的观点发展和引领课堂,在问题设计和学生生成方面都注重以高阶问题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两节课都以任务驱动开展了合作学习,学生通过组内或组间产生的认知冲突来建构知识。建议两位教师进一步丰富理答策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明确组内角色责任,以提升每位成员的参与性。随后,贺凌娟老师和胡灵敏老师结合大家的分析与讨论进行了再反思,并表示将会继续进行教学改进,实现课堂教学的不断优化。
图8 蒋双双老师综合分析
最后,张敏霞副教授对活动进行了总结。张敏霞副教授在提炼了两节课的突出特征之后,指出本次活动体现了循证课例研究的特色,聚焦教学改进关键点,在课前、课中和课后用数据赋能教学设计、实践和反思,以实现课堂的提质增效。
图9 张敏霞副教授总结
至此,“‘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靠谱COP项目(中学数学)’第九次课堂观察暨在线课例研讨活动”圆满结束。通过此次活动,研修教师对优化高阶问题设计、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等关键教学改进点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期望研修教师能够借助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更好地认识并改进自身的课堂教学行为,通过交流与分享不断丰富教学实践经验,提高实践性知识水平,在教师专业发展道路上砥砺前行。
2022年4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