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课观析数据 数据引领促提升
撰稿人:王晓
2022年4月12日,北京市第十四中学“基于大数据的课堂诊断与改进项目”开启了本学期第一次课堂观察与诊断活动,北京十四中刘秀芬主任、初中英语教研组长杨国节老师、西城区初中物理教研员张明老师以及项目组研修教师携手靠谱COP项目助学服务团队指导教师冯涛副教授、张薇博士和赵炜老师一起参与了本次活动。
活动伊始,研修教师共同观摩了吴小霞老师执教的初二物理课《阿基米德原理》。授课过程中,吴小霞老师关注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创设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情境,重视学生对过程的体验,启发得当,通过追问引导学生思考,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图1 吴小霞老师现场授课
随后,冯晓霏老师带来初一英语课《The London Eye is on your right》。冯晓霏老师以视频形式导入课堂,关注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体现出英语教学的新思想和新理念,牢牢把握了英语学习的本质——用中学,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
图2 冯晓霏老师现场授课
课堂观摩活动后,刘秀芬主任主持召开了课后反思会。首先,吴小霞老师和冯晓霏老师分别围绕自己的教学,进行了自我反思。吴小霞老师提出课堂中小组探究环节实现效果较好,但整体课堂节奏较快,并表示希望能够强化问题设计,为学生思维发展搭建更好台阶;冯晓霏老师提出需要进一步明确小组合作和分工,同时需要更加关注学生之间的评价。
图3 授课教师自我反思
紧接着,西城区初中物理教研员张明老师针对吴小霞老师的课堂进行了基于学科的定性评价,张明老师指出课堂中教师具有教学领导力,环节设计完整,教学目标明确,建议完善课堂细节,把握好课堂整体节奏。同时,初中英语教研组长杨国节老师从学科定性评价的角度对冯晓霏老师的课堂进行了评价,杨国节老师表示课堂设计具有学科特色,注重语言和文化的相关性,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建议深入挖掘教学内容,系统设计教学环节。
图4 基于学科的定性点评
随后,赵炜老师和张薇博士分别对两节课进行基于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的汇报和分析,从数据的角度对课堂教学行为的亮点和改进之处进行了细致解读。之后,冯涛副教授对两节课进行了基于大数据的综合分析与点评。首先,针对吴小霞老师执教的《阿基米德原理》一课,冯涛副教授认为整节课注重教师引导性,关注培育学生聚合思维;建议吴小霞老师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提升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针对冯晓霏老师执教的《The London Eye is on your right》一课,冯涛副教授认为课堂教学主线明确且逻辑清晰,成功应用支架策略,以清晰的问题结构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有效发展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以及高阶思维;同时,冯涛副教授从完善小组合作角度给出了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
图5 赵炜老师数据汇报
图6 张薇博士数据汇报
图7 冯涛副教授综合分析
最后,刘秀芬主任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发言。刘秀芬主任对研修教师寄予厚望,鼓励研修教师们在未来的课堂观察活动中实操练习课堂观察方法,并希望研修教师可以在今后的积极实践中找到教学改进之路。
图8 刘秀芬主任总结发言
至此,为期半天的北京市第十四中学“‘基于大数据的课堂诊断与改进项目’课堂观察与诊断活动”圆满结束。通过本次活动,研修教师对于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交流与研讨中收获了课堂教学的改进思路,促进了自身的教学反思。期待研修教师们能不断学习,深入反思,积极实践,促进自身专业成长,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2022年4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