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清和雨乍晴 课堂观察共提升
撰稿人:赵宇敏
四月芳菲季,春意盎然境。2022年4月12日,“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基于大数据的课堂诊断与改进项目”开启了本项目第三次的课堂观察与诊断活动。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宋继东校长、李晓晖副校长、孙明焱主任以及项目组研修教师携手靠谱COP项目助学服务团队指导教师张敏霞副教授、路征老师、蒋双双老师和方紫帆老师一起参与了本次活动。
上午8:45分,活动准时开始。首先,孟洋老师带来二年级语文课《小马过河》。孟洋老师以诗歌导入新课,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随后通过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从而为分析故事的道理做铺垫;最后以小组讨论和演一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达成深层教学目标。
图1 孟洋老师授课
紧接着,吴大婷老师带来三年级数学课《轴对称》。吴大婷老师以冬奥会开幕式中的图案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随后通过看一看、折一折等活动让学生判断和制作轴对称图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
图2 吴大婷老师授课
两节现场课后,路征老师主持了课后反思会。首先,孟洋老师和吴大婷老师就自己课堂教学中的亮点、不足及改进措施进行了自我反思;随后,史春义老师和安玉苹老师分别对两节课进行了学科定性点评。史春义老师表示孟洋老师从课文对话内容、标点符号和插图等入手,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全面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就生生互评以及学习支架的搭建提出了优化建议;安玉苹老师表示吴大婷老师能够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直观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和意义,进而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点和推理能力,在教学中渗透德育也是课堂的一大亮点。
图3 授课教师自我反思
图4 史春义老师和安玉苹老师进行学科定性点评
紧接着,项目指导教师路征老师进行了两节课的基于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的汇报和分析,从数据的角度对课堂教学行为的亮点和改进之处进行了细致解读。
图5 路征老师数据汇报
最后,项目指导教师张敏霞副教授进行了基于数据证据链的综合分析。张敏霞副教授表示孟洋老师的课堂师生互动质量较高,充分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回答情况的关注和反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并就生生互评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等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针对吴大婷老师的课堂,张敏霞副教授表示吴大婷老师以核心任务驱动学生的知识建构,通过让学生自主发言、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问题解决能力,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建议吴大婷老师注重核心问题链的设计,关注课堂中不同程度学生的表现。
图6 张敏霞副教授综合分析与点评
活动最后,孙明焱主任和李晓晖副校长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发言。孙明焱主任表示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能够对课堂进行精准反馈和指导,帮助研修教师及时发现自身的优势及不足,找准改进方向。李晓晖副校长从教师个人发展的角度出发,鼓励研修教师积极探寻预设目标与现实教学的差异,不断反思改进自身教学行为,实现教师个人成长。
图7 孙明焱主任总结发言
图8 李晓晖副校长总结发言
至此,“‘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基于大数据的课堂诊断与改进项目’第三次课堂观察与诊断活动”圆满结束。通过本次课堂观察与诊断活动,研修教师收获了更多切实可落地的具体经验,总结了适合自身课堂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期待研修教师能够在今后的课堂中借助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积极实践、不断反思,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2022年4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