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COP联盟
扎根课堂 服务教师 变革教学
在青青草原之上,COP项目茁壮成长
2016-01-19 11:42:08

         201556日,劳动者们的节日刚刚结束之际,首都师范大学COP项目团队专家冯涛副教授带领助学者邹承明、王鹏一行来到鄂尔多斯市,展开了为期两天的面授培训与课堂观察诊断活动。第一天的课堂观察在COP项目校康巴什新区第一中学和乌审旗第一实验小学进行,第二天的面授活动继续在乌审旗第一实验小学进行。本次活动受到鄂尔多斯电教馆领导的高度注视,鄂尔多斯市电教馆张俊秀主任全程陪同并参与了本次活动。COP项目的研修教师们不辞辛苦,克服交通上的困难,积极热情的参加了本次面授活动。

上午9:20,随着上课铃声响起,康巴什新区第一中学郝晓涛老师为大家展示了一节初一语文课《安塞腰鼓》。在授课过程中郝老师通过自己充沛的感情,激发学生感受安塞腰鼓的美与壮阔。并播放安塞腰鼓的视频,创设情境,使得学生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参与,本节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经过了短暂的休息,陈振华老师带来了一节初一地理课《巴西》。课堂开始时,陈振华老师从引导孩子们的兴趣入手,让他们说出自己对巴西的初步了解。之后陈老师通过在黑板上画出本节课知识点的知识地图,帮助学生们构建出知识框架,便于认知记忆和理解。在之后的检验学习效果环节,学生们对答如流,很好地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现场课展示结束后,紧接着召开了课后反思会,课后反思会由COP项目团队助学者邹承明主持。首先,郝晓涛和陈振华老师就刚刚结束的现场课进行了自我反思;然后听课的研修教师对本节现场课进行了定性的中医式点评;紧接着,COP项目团队评课组对现场课进行了多维度、多视角的记号体系和编码体系的分析和点评,鄂尔多斯市的研修教师们初步感受到了基于大数据的课堂观察方法的魅力与作用。随后,课堂观察组组长冯涛副教授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对两位老师的现场课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综合分析和点评。冯教授在充分肯定了老师授课优点的同时,对数据所显示出的几点不足也给予了分析和点评,如应适当加深对话深度,多提出一些创造性问题等。

经过了两个多小时的奔波,COP团队来到了乌审旗第一实验小学。下午进行的两场现场课分别是贺晓丽老师的《分数的意义》和陈春梅老师的《桥》。两位老师都很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多次进行小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后进行的反思会中,冯涛副教授也充分肯定了老师们上课的模式,并从数据的角度分析了两位教师课堂的特点,并在基于数据证据链的基础上对两位老师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201557日早8点, COP项目面授团队一行人继续在乌审旗第一实验小学对研修教师们进行课堂观察方法与技术的培训。冯涛副教授首先对课堂观察的理论依据和意义与研修教师们进行了交流,之后助学者王鹏对编码体系的S-T分析方法的具体操作进行了讲解,并带领教师们对一小段案例视频进行了S-T分析,让老师们真正地了解和掌握了这种分析方法。接下来,助学者邹承明对四种常用的记号体系观察方法的内容进行了详细讲解,使老师们了解了各个维度的意义以及记录的依据,为下午的案例观摩实践打下了基础。

经过短暂的休息,下午1:30,研修教师们准时来到了教室。冯涛副教授组织老师们以学校为单位,分组分维度,对视频案例进行了四种常用的记号体系分析,并且让老师们对自己分析的结果进行了交流分享。老师们还提出了操作中出现的各种疑问,冯涛副教授对老师们的疑问进行了一一的解答。研修教师们感受到了课堂分析方法的强大,并表示迫不及待地想对自己的课堂进行分析。



最后一项环节是冯涛副教授进行DST制作的培训。冯老师对DST的分类及DST的制作方法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并播放了不同类型的优秀DST案例,以便让老师们进行学习与借鉴。之后助学者邹承明召开了工作室主任会,首先向研修教师们展示了上个月四所项目校的整体研修绩效数据与个人研修绩效数据,然后布置了下一阶段的研修任务。

至此,为期两天的第二次面授活动圆满结束。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教师们对知识的不断学习,对自身的不断探索。相信在与专家、教授的紧密合作中,研修教师们的专业成长将会呈现加速度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