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赋能悦时光 语文课堂共成长
撰稿人:张桐雨
2023年5月11日上午,“‘北京市海淀区双榆树第一小学基于大数据的课堂诊断与改进项目’第三次课堂观察与诊断活动”如期举行。此次活动与“中关村学区小学语文教研基地研修活动”“双榆树第一小学语文学科名师工作室活动”整合开展。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语文特级教师王化英老师、中关村学区管理中心翁燕平副主任、中关村学区语文学科教研基地首席宋连海老师、北京市海淀区双榆树第一小学高彦副校长和项目组语文学科研修教师以及靠谱COP项目助学服务团队指导教师张敏霞副教授和助学者黄美芬、张桐雨、吕秀悦,共计20余人线下参加,中关村学区其他学校的教师线上观摩了本次活动。活动由张译方老师主持。
图1 张译方老师主持
本次活动共开展了两节现场课堂观察与诊断。其中,杨思童老师执教的小学二年级语文课《青蛙卖泥塘》以“朗读生字词”“自主阅读”等活动带领学生整体感知课文,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整节课教学层次清晰,环节紧凑,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张茜老师执教的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海底世界》以“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让我们感受到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这一问题导入,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总结特征,在交流互动中对课文建立整体印象,深刻感知海底世界的特点,领悟文章写作方法。期间,靠谱COP项目助学服务团队对两节课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了数据采集。
图2 杨思童老师和张茜老师现场授课
图3 研修教师认真听课
教学展示之后,王化英老师、宋连海老师和翁燕平副主任进行了基于学科的定性点评与指导。王化英老师首先对两位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精彩的教学过程、专业的学科素养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此同时,也建议两位教师关注单元整体教学,尊重学生认知规律,注重活动逻辑关联,为学生搭建有关联有逻辑结构的活动任务,并结合课程标准,聚焦语言思维、审美创造等语文素养的培养;宋连海老师对两位教师在教学中努力体现新课改的理念,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并建议两位教师落实好课标的育人导向,提升目标意识和学段意识,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建构语文学科观念,形成语文核心素养;翁燕平副主任以跨学科的视角,高度肯定了两位教师尝试使用多种资源,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情境的教学方式,并建议两位教师进一步设计课堂实践活动。
图4 王化英老师、宋连海老师和翁燕平副主任学科点评
紧接着,助学者张桐雨和黄美芬对两节课的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进行了汇报,从数据的角度对两节课的教学行为特点进行了分析与解读。
图5 助学者数据汇报
最后,张敏霞副教授对两节课进行了基于数据证据链的综合分析与点评。张敏霞副教授指出杨思童老师《青蛙卖泥塘》一课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注重学生的语言感知与发展;建议杨思童老师进一步优化问题设计,提出高质量的问题以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用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针对张茜老师《海底世界》一课,张敏霞副教授肯定了张茜老师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批判性问题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品读,调动了学生积极性,促进了学生思维发展;建议张茜老师改善问题结构,丰富问题类型,让学生展开辩证思考,采用更加丰富的回应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调整。
图6 张敏霞副教授综合分析
至此,“‘北京市海淀区双榆树第一小学基于大数据的课堂诊断与改进项目’第三次课堂观察与诊断活动”圆满结束。通过此次活动,研修教师切实感受到了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对优化教学实践的指引作用,对活动设计和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期待研修教师能够借助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的科学诊断更有针对性地改进课堂教学!
2023年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