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5日,东城区第三批教师在线社区COP项目联盟校展开了本学期的第四次课堂观察活动。本次课堂观察活动的地点分别是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和北京市第十一中学。
上午8:30,由首都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重点实验室杨卉教授带队,第三团队指导教师张敏霞博士和指导教师徐冰老师,以及助学者李雪、麻佰玲和王燕民等一行人来到了北京市171中学。本次课堂观察活动,学校还邀请到了北京市市教科院课程中心王凯主任、北京数字学校詹伟华主任、东城区教委中教科刘羽科长、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马福贵院长等多位专家。同时,参与本次活动的还有东城区第三批COP项目的联盟校成员。
8:45, 首先由北京171中学成熟型教师刘燕老师给大家展示了一堂高中化学课——《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刘老师首先使用微课导入,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辅以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技术支持,使学生从宏观的表象差异进行了分析与思考。然后通过实验验证、观察、记录和总结,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表达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紧接着,COP研修教师吴元英老师又给我们分享了一节初中历史课——《近代教育变革与科技进步》。课上,吴老师以科举制度的废除和京师大学堂的开办为例,让学生了解了近代新式教育变革与科技发展的开端。又通过列举严复、詹天佑、侯德榜等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人物,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教育变革与科技进步的重要历史意义。
课堂上,吴老师进行着栩栩如生地讲解和演示,学生积极交流分享各自的思想;进行大数据课堂观察的COP助学者们则在专注地记录课堂上的每一个细节;前来听课的COP项目校的其他教师们认真地听着并不停在笔记上书写着……
课后,参与听课的专家们与COP助学团队一起开展了171中学课堂观察的课后反思会。本次课后反思会是由东城区教委中教科刘羽科长主持的。首先,171中学周林校长感谢专家和首都师范大学COP助学团队参与学校的本次研讨活动。周校长从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介绍了171中学的发展。随后,张琳老师和刘童老师分别对刘燕老师和吴元英老师的两节课从学科角度进行了定性评价。接着,COP观察团队指导教师徐冰老师从编码体系、记号体系等维度,结合课堂观察大数据对刘老师和吴老师的课进行了定量的诊断分析。最后,由首都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重点实验室杨卉教授对这两节课进行了知识萃取。杨卉教授分别从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这两个方面对刘老师和吴老师的课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让全体观课教师们不仅初步了解了基于大数据的课堂观察的奥秘所在,也使得与会者从两位主讲教师的课堂中获得了丰富的教与学的具体经验
下午,未经休息,靠谱COP的助学者们又来到了北京市十一中学。首先,由参与COP项目研修的新手教师张鹏程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节高中的物理课——《光的衍射》。张鹏程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回忆曾经学过的机械波的衍射,激活了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为迎接新知识做了很好的铺垫。接下来,张鹏程老师通过演示法、实验法并结合课件对课堂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了学生的观察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节课,是由11中学的COP研修教师李明辉老师给我们分享的一节初中数学课——《勾股定理》。课堂上,李老师通过让学生观察方格图,让学生猜想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并利用材料通过拼赵爽弦图证明勾股定理。在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课后,我们进行了课后反思会。11中学的刘克艳老师和王荣芹老师对这两节课从学科的角度进行了定性的分析。随后,COP助学团队又从编码体系和记号体系等大数据分析的角度,对张鹏程老师和李明辉老师的课进行了中西医结合式的剖析。COP指导教师诸立尚老师对这两节课从课堂结构和教学设计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最后,11中学的COP研修项目负责人王萌老师做了本次活动的总结,并表示希望首都师范大学在线社区COP项目的专家和助学团队能经常来学校进行课堂观与指导。
一天的基于大数据的课堂观察活动及其路途上的奔波,对于靠谱COP助学团队的每一位师生们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工作量。但是当助学者懂得他们的工作可以满足研修教师渴求发展,渴望进步的诉求后,每位助学者心中都为能够帮助教师专业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而感到自豪,每位助学者都坚信所经历的苦与乐都是值得的。